为加强古建筑保护与非遗传承,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7月3日,城乡建设学院赴太谷区社会实践队前往太谷古城展开实践活动,参观古城古建筑与非遗文化,并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开展了系统性测绘。

(实践队在古城楼前合影)
为充分了解太谷古城古建筑及非遗文化,在活动开展前,实践队员们认真查阅收集古城相关史料,并进行了集中的讨论学习。

(实践队集中学习太谷古城古建筑历史及修复测绘知识)
太谷古城作为拥有1400多年建城史的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其建筑遗产承载着晋商文化的发展脉络,是研究中国北方传统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在太谷古城,实践队依次对无边寺白塔,明代鼓楼、文庙、县衙建筑群等进行了参观学习。白塔作为唐塔向宋塔演变的重要实证,实践队员们现场观察了宋代及辽宋时期不同特征的雕刻艺术;太谷鼓楼建筑采用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木结构楼阁形式,四向门洞分别题刻"观象""仪凤""眺汾""拱辰"匾额,是晋汾地区鼓楼建筑的典型实例与太谷古城核心地标,实践队员了解其悠久历史及文化背景后驻足合影;文庙位于太谷第五中学院内,又称孔庙,主要为明清建筑,实践队员们沿南北中轴线参观了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戟门)、泮池及状元桥、大成殿等建筑,通过调研,实践队选定文庙作为随后的测绘目标建筑。

(实践队员在文庙参观测量)
除古城建筑群之外,实践队也探访了麦秸艺术工作室,晋派雕刻博物馆,实地观摩麦秆画非遗技艺及馆内陈设的明清时期晋商宅院的代表性藏品,动手体验了砖雕纹样的拓印操作,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流程与质感。
随后,实践队深入古城文庙,展开了严谨细致的测绘工作。队员们分组协作,依靠最基础的测量工具——皮尺、卷尺、垂球、画板与铅笔——进行实地作业,并进行图纸审阅与复核。活动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入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类型的风格形式、结构特征与营造技艺,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了其价值。
随后,实践队深入古城文庙,展开了严谨细致的测绘工作。队员们分组协作,依靠最基础的测量工具——皮尺、卷尺、垂球、画板与铅笔——进行实地作业,并进行图纸审阅与复核。活动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入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类型的风格形式、结构特征与营造技艺,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了其价值。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见证着社会、文化的变迁。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们对太谷古建筑和非遗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实践队员们将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古建筑修复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