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邳州学子暑期开展实践活动 红色研学与乡村调研相结合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星火兴乡"实践团

  近日,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星火兴乡” 实践团的邳州籍学子,利用暑期返回故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以红色研学与乡村调研为主要内容,让学子们在探寻家乡历史印记的过程中,深切感受乡村振兴的活力,收获了宝贵的成长体验。

  实践期间,学子们首先走进邳州市博物馆。馆内,一封泛黄且边角发脆的书信吸引了团队成员张研研的目光,书信上的钢笔字迹依旧清晰有力。“从这墨迹中能感受到书写时的急切,仿佛在向我们诉说邳州当年的拼搏岁月。” 张研研感慨道。不远处,一把锈迹斑斑的步枪静静陈列,枪托上的磨痕印证着戴蔚侠、徐林侠等先烈的战斗历程。随后,在侯德明艺术展上,一幅创作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邳州老街画作让学子们驻足良久,画中挑着担子的货郎形象,与不少成员祖母讲述的故事相契合,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已融入血脉。

  在王杰烈士纪念馆的展室内,一顶磨出毛边的军帽前,团队负责人白雪莲伫立许久。她对同伴说:“观察帽檐的折痕,推测是经常低头思索留下的。先烈们用生命构建的精神框架,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去支撑,不能使其落空。” 这样的感悟,让同行的学子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离开红色场馆后,学子们来到议堂镇议堂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坤的带领下,大家走进老人食堂,团队成员张山龙看到墙上的价目表,了解到 3 元就能享用一荤一素的热乎饭菜。食堂内,村民张大爷的一句 “这里的饭菜比家里做的热乎”,让学子们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温暖。窗外,新栽的垂柳、新修的水泥路以及村民王婶晾晒花生时 “这房子比城里的单元楼住着舒适” 的话语,都展现着乡村的新面貌。

  在 “议堂之窗” 红色议事堂内,团队成员们驻足凝视着陈列的老物件,其中一辆手推车承载着岁月痕迹。团队成员张研研感慨道,这些见证历史的老物件与眼前乡村的崭新风貌相互呼应,深刻诠释着乡村在传承历史中不断发展的进程。

  在农产品展示馆,杨泽凡拿起一个柳编小篮,抚摸着细密的纹路说:“这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手艺,如今与研学旅游相结合,成为了带动发展的‘金疙瘩’。” 村头田地里,水稻抽穗、柳枝摇曳,李书记介绍的土地整合与轮种模式,让学子们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

  此外,学子们还在村活动室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展示航天模型,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和天真的提问,让大家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离村时,周丹宇笔记本里夹着的一片柳叶,承载着他的感悟:“柳叶的纹路如同代码,我们所学的知识或许能为家乡传统手艺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团队成员张山龙说:"这次暑期实践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家乡的红色故事,亲眼看到村里的新变化,现在特别想用学到的知识帮家乡变得更好。此次暑期实践,邳州学子们不仅重温了家乡的红色历史,更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成果,为他们未来用所学知识服务家乡埋下了种子。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追寻红色足迹 赓续精神血脉

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7月5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星光绘梦青年实践团”踏上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