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的体验则充满现代感:通透的玻璃幕墙让阳光洒满大厅,自助借书机前,学长演示“刷校园卡-选书-确认”的三步借书法,不到10秒就完成操作;电子座位预约系统屏幕上,各楼层的空位情况实时更新,“想坐哪里自己选,学习完全靠自觉。”讲解员介绍道。数字阅读区里,同学们戴上耳机听有声书,在多功能自习室里体验可升降的桌椅,纷纷表示:“大学的图书馆就像‘知识乐园’,太让人向往了!”

青岛电影博物馆则打开了“科技与艺术”的奇妙之门。从1895年的黑白胶片放映机到如今的4K数字放映设备,从默片时代的手摇式摄影机到3D电影的特效制作系统,展品勾勒出电影技术的发展轨迹。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的故事,则让人眼眶发热。430平方米的展厅里,“红色堡垒”的历史被娓娓道来。不远处的黄泥巷,则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小桥流水穿巷而过,青瓦白墙的民居外,村民摆着自家种的瓜果、手作的工艺品。“以前这里是‘穷山沟’,后来我们搞‘红色+生态’旅游,保护老房子,开起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王大爷的介绍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大家纷纷联想到自己的家乡:“我们草原的毡房、赛马,四胡、马头琴,是不是也能这样变成‘宝贝’?” 傍晚的海军公园,战舰模型与海防知识展板相映成趣,夕阳下的“向海而兴”石刻,为一天的行程画上充满力量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