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追寻非遗的足迹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北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淮北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具有重要意义。1月20日,“匠心拾遗”实践团队成员赵凤锦对淮北市的几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走访,细致深入地调研了淮北市的非遗保护情况及发展现状。
  首先,赵凤锦拜访了淮北香包布艺和虎头鞋帽的传承人杨海玲女士。
  在淮北,民间有不同时节制作不同形制的香包给老人孩子佩戴的习俗。这些香包结合地气,顺应天时,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小的玲珑精致,可以随身佩戴,大的透着浓浓的中国风,可以挂在房间里作为装饰。无论外形怎么变化,祛邪祈福,防治疾病永远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以老虎为形象的虎头帽,则是中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它与虎头鞋、虎围嘴、虎面肚兜等成为儿童服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以虎为形象的儿童服饰寓意深远,深受中国传统虎文化因素的影响。杨海玲女士自1998年起就开始专门制作香包和虎头鞋帽。她是最早一批建设实体店的传承人,是淮北最早一批开拓互联网销售新渠道的传承人。政府的政策扶持比较少,主要是请一些媒体帮他们进行宣传。作为传承的较好的市级非遗项目,经常有报纸、电视台来对她进行采访。
  随后,赵凤锦又拜访了濉溪县文昌宫小磨香油的传承人张强先生。
  文昌宫小磨香油的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斩获多项荣誉。选用优质白芝麻为原料,采用传统石磨工艺,经过筛、洗、淘、炒等十几种复杂工序精制而成。色泽晶莹、香味口味纯正。张强先生指出,小磨香油是一门祖传手艺,目前在淮北市场销售火热,但受运费成本的影响,难以向外扩展市场。张强先生说,他未来也没什么别的规划,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香油就行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历经时代洪流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精粹。通过本次实地调研,我们既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也体会到了现今非遗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困境,例如政策支持少、难以扩大市场等。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后能够更加被政府与社会所重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