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海绵、智慧、低碳”是本次论坛的关键词,也是现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在论坛举办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以十分热情的态度投入工作。团队的主要工作区域在论坛会场的控制台区域,主要负责工作为会场内音乐和ppt的切换。在与专业主持人商议音乐的风格、音量的大小、播放开始截至的时间以及与来自全国各家高校、规划局、公司的分享人进行幻灯片的对接,令团队成员受益匪浅。
在工作人员的身份时,团队成员兢兢业业;在学生的角度时,团队成员努力汲取论坛营养,充实自我。
由于“同乡昼锦”实践团队成员来自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故而本次南部地区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论坛与团队成员所学总是不断的交叉,专家学者们的讲述也令团队成员不断迸发灵感,受益匪浅。
团队成员从福建师范大学祁新华教授所讲解的《近自然园林——“双碳”背景下城市园林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体会到当代园林建设应当贯彻的全新理念;从厦门市政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王开春主任所阐述的厦门海绵海绵城市建设当中获益匪浅;从同济大学戴代新副教授所作的《物质生态学——景观无废设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中接触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设计思考;与厦门美益绿建科技有限公司刘文龙总经理所言的“双碳”循环经济之路产生深深共鸣;从福建农林大学任维副教授讲述的《浙闽地区山水人居环境景观研究——以浙江温州为例》感受到现代人居环境的现实情况;在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陈钢兵先生分享的陈钢兵先生感悟海绵城市措施及乡土植物应用的发展路径;自清华大学董治年博士的云端视频感悟到生态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大势所趋,是吾辈青年与受伤城市的和解。
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于此就南部地区生态城市的发展而交换信息与先进理念,对于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地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团队成员在本次高水平、高质量、精彩纷呈的论坛中,迅速接触学术前沿,从专家学者的言谈身教中窥见该如何走出生态、海绵、智慧、低碳的城市路径,感悟到现代城市建设我辈青年当仁不让。
“同乡昼锦”实践团队成员、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学生曹佳佳同学表示:“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从本次论坛中我看见了很多改善人居环境的新策略、新方法,专家们现场的分享与学校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给我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未来,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提高对生态的认识,不坠凌云之志,用青年的力量给生态发展增添一股蓬勃有朝气的能量。
“相约未来,共谋发展!”这是论坛尾声时刻主持人所言的一句话。
未来在哪?未来会是何种模样?未来永远是一个未知数。但我辈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中不可或缺的先锋力量,应努力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生态、海绵、智慧、低碳”是我们的目标,的确我们也在逐步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尽管还有抵抗分子,尽管需要负重前行,但我们能够一点点地看见生态的改善,看见排放着废气废水的工厂或是关停或是技术改善,看见公园里的绿植越来越多了,看见一条条生态保护法出台……我国更是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我们谨慎对待我们的所言所行。对于中国,注重生态建设绝不是沽名钓誉的空话,而是一直在稳扎稳打逐步落实的。
如今,我们可见,我们的生态在一点点改善。会有越来越多有关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的论坛召开,通过交流实现思想碰撞,求同存异谋求更好发展。本次论坛的落幕,不是终止,而代表着新的开始、新的征程。相约未来,共谋发展,泱泱大国必会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