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寻脉非遗”实践队于2024年6月1日暑期深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采访和调研,了解非遗项目的现状及其传承人的故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非遗保护工作。实践队特别拜访了郧西县第四代花馍传承人传承人,听他讲述花馍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花馍,又称花饼、面花,是中国传统面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陕西、山西、河南和湖北等地广为流传。花馍以其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寓意深刻而闻名,多用于节庆、婚礼、祭祀等重要场合,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图为队员制作的花馍 肖静茹 供图
采访者:老师,您好!我们是湖北医药学院“寻脉非遗”实践队的成员,非常荣幸能够采访您。请问您从事花馍制作有多长时间了?
传承人: 你们好!我从事花馍制作已经有30多年了。我是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小时候就跟着父母学做花馍,现在一直在努力传承这项技艺。
采访者: 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花馍的制作流程?
传承人: 当然可以。花馍的制作流程包括和面、捏制、蒸制和上色等几个主要步骤。首先要选用优质的面粉和水,进行充分的和面。接着是捏制,这一 步非常关键,需要用手工将面团捏成各种形状,常见的有花朵、动物等。然后将捏好的花馍放入蒸锅蒸熟,最后进行上色和装饰,使花馍看起来更加美观。
采访者: 听起来制作花馍既需要技巧又需要耐心。您觉得在传承这项技艺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传承人: 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所以要通过创新来吸引他们。我一直在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花馍制作中,比如加入新的造型和色彩,使花馍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图为小朋友们动手制作花馍 刘广昊 供图
传承人: 比如我们现在会制作一些现代卡通形象的花馍,孩子们非常喜欢。另外,我们还会在花馍的外包装和展示方式上进行创新,比如用更精美的包装盒和现代化的展示柜,这样可以在一些展览和市场中更好地吸引顾客。
采访者: 您在传承这项技艺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传承人: 最大的挑战是资金和人力的不足。制作花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市场的回报却不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家族通过参加各种非遗展览和比赛,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另外,我们也在努力培养新的传承人,开设培训班,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采访者: 您对未来花馍的传承和发展有什么样的期望?
传承人: 我希望花馍这项技艺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花馍。也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支持力度,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此次采访,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的不易以及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传承人老师不仅传承了家族的技艺,更在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他对创新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望,让我们对非遗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通过此次采访,我们更加认识到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引起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为队员们展示自己的动手成果 李炎炎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