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千年城隍庙的信仰传承与时代赋能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2025年7月中旬,苏州大学姑苏信仰探寻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进苏州城隍庙,开展实践活动。此次调研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路径的重要指示,实地解码民间信仰在当代的存续形态,探寻千年古刹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活力。
观古刹沿革 识信仰新姿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苏州城隍庙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现存格局始于明洪武三年(1370 年)的城隍改革。历经岁月更迭与多次修葺,这座古刹不仅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承载姑苏民间信仰记忆、赋能社区发展的重要载体。
 
图为城隍殿前香客烧香。通讯员朱洁供图
上午 10 时,实践团成员驻足于城隍庙的宣传栏前,系统学习这座古刹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实践。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讲解道,城隍庙通过“慈爱功德会”“广缘义工社”“书画院”三大平台,将传统信仰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近年来累计为各类公益慈善项目捐款近百万元。从明清时期的民间祭祀场所,到如今兼具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公共空间,城隍庙的转型轨迹令人瞩目。
实践团成员朱洁在学习后表示:“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城隍庙,打破了我对民间信仰场所的刻板印象。它不再是封闭的祭祀空间,而是主动融入新时代,以信仰+公益的模式连接信众与社区,这种转型正是苏州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生动缩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宣传栏。通讯员朱洁供图
访义工道长 探实践深意
上午10时30分,实践团成员进入城隍庙主殿内部,在袅袅香火中感受信众的虔诚,同时展开深度访谈。庙内香客往来不绝,或焚香祈福,或静坐沉思,民间信仰的生命力在日常实践中自然流淌。成员们与一位已在城隍庙志愿服务一年的义工交流。当被问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时,这位义工坦言:“道教是中华本土信仰,历经人生起伏后,我愈发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济世利人的力量。闲暇时来此服务,既能践行信仰,也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内心十分充实。”
随后,实践团邀请城隍庙主持熊建卫道长进行专题访谈。熊道长详细介绍了城隍庙融入新时代的具体路径:“我们始终认为,信仰的生命力在于与社会同频。2022 年,城隍庙与平江街道的察院场社区、香花桥社区、观前社区签订扶贫对接协议,依托善道平江慈善平台,每年向三个社区捐款数万元,定期为高龄老人送寿面、送温暖,让信仰真正扎根社区、服务群众。”
谈及志愿者团队,熊道长补充道:“我们的义工团队已成立9年,目前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这说明传统信仰只要找对与时代结合的切入点,就能吸引新一代的关注与参与。”
实践团成员王奕菲在访谈后深有感触:“城隍庙的实践让我看到,民间信仰场所可以成为社区治理的柔性纽带。它通过公益服务凝聚信众力量,协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这种信仰赋能社区的模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支撑。”
 
图为成员与熊建卫道长进行交流。通讯员朱洁供图
承千年文脉 赋时代新能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重要指示中提到:“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苏州城隍庙以自身实践诠释着这一指示 ——它守护着姑苏民间信仰的根脉,更以开放姿态拥抱时代,让古老的信仰在服务社区、连接代际、传承文化中持续焕发新生。苏州大学姑苏信仰探寻实践团将持续深挖民间信仰中的人文经济价值,探索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社区发展动能的路径,让历史文脉在当代实践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2周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 要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 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