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苏大学子三下乡:革命老街焕生机,红色薪火永相传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号召,苏州大学文学院“乡音向党”实践团队成员于7月7日走访了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王村的东王老街,追寻红色印记,赓续革命血脉。
图为东王老街实景。

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冶山脚下的东王老街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是刘少奇、罗炳辉等一大批革命者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街口墙壁的斑斓壁绘上几行铿锵有力的宣传标语,让我瞬间沉浸于红色革命的氛围之中,仿佛周身都被一抹流动着的、鲜艳的“中国红”所围绕。当我踏足老街上那段饱受岁月年痕洗礼的青色石板路时,脚底的石头宛如有着生命的气息,他们向我诉说着流淌着的历史,向我讲述着革命先烈们的壮举。随着脚下的步伐,一步步地向前迈进,我越发感受到有股庄严之气向我涌来,使我满怀景仰!东王老街上星星点点的红色建筑像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昂首于风雨之中的时代老人,用一身傲骨诠释着那段感人肺腑的红色革命故事。站在革命旧址前,当我阅读墙壁上的介绍时,当年革命者激昂奋进、顽强英勇的身影瞬时间出现在我眼前:我仿佛听见了数夜未眠、眼底乌青的罗炳辉将军,在得知胜利喜讯后开怀大笑;我仿佛看见了军旅作曲家何仿为《鲜花调》注入红色灵魂,带着《茉莉花》从容地走入他的革命生涯;我甚至仿佛穿梭了时空,目睹了年仅十八岁的姚爱兰为革命慷慨赴死,用年轻的生命写下铁骨铮铮的诗行……一幕幕壮烈场景如电影幕布上放映的情节在我的眼前一帧帧闪过,一片片诚挚敬意如明灯般在我的心中驻留。
图为团队成员在何仿参军处旧址拍摄照片。

除了丰富的革命旧址,东王老街作为红色文化基地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即持续进行着保护性开发。英烈垂青史,壮志留人间。纵有现代化装置抹去了些许历史痕迹,我仍能清晰感受到,老街的革命气息并未流失。对伟人深切的怀念、对人民军队朴素的感激以及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始终渗透在村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他们刻进了骨子里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让我感受到红色建设里蕴含的红色基因的确塑造着一代代人的灵魂。因为有他们,革命老街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灿烂的光明。在当下,传承红色文化还有意义吗?走访东王老街之前,我可以坚定给出肯定的回答,却并不能说出什么所以然来。但现在我对红色文化之于当代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红色文化是我们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从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至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再到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精神,红色文化的身影从未缺席。红色文化亦是对每一代中华儿女为梦想与信仰不断拼搏的激励。对我们青年大学生而言,红色资源是鲜活生动的道德理想教育教材,其感召力是纸质课本难以比拟的。我们在红色文化传承中重温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和奋斗历程,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从中获取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鼓舞与动力,凝聚我们心中的红色魂。
红色革命薪火何以流传?我想,东王老街给出了一个出色的答案。以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基础促进红色建设发展固然重要,但让红色历史、红色文化“活”起来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此次实践之旅,我深刻认识到,所谓传承红色文化,首先要讲好红色故事。东王老街的居民们是优秀的故事倾听者更是讲述人。纵使朴实居民们的普通话不甚标准,但是他们却能将当地的红色革命故事娓娓道来,这种自信源自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那份在红色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培养出的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深深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沉淀中国经验,讲好红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亦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责任。“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实践方能出真知。红色文化的熏陶源自于积极践行的红色建设实地考察,我们要主动去寻找、倾听、理解红色故事,进而以赤诚之心将这些抽象的红色印记与理念具象化为一位位英雄的感人故事,进而在社会大众中广为传颂。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今日之青年,自当将那份跨越历史时空的初心铭记于心,以青春与奋斗成就人生之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篇章写下重若千钧的一笔。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推荐

以青年之姿勇战“疫”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如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教给大家正确地戴口罩方式,

参观烈士陵园传承革命文化

2022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烁日队队员王亚来到邹城烈士陵园,开展实践活动。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拜英烈,了解邹县红色革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