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沿河行走,沿途中听当地老人讲述治理黄河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老人多次提到:如今黄河已从“害河”变成“幸福河”,老人们口述的历史故事不仅让我对黄河治理的历史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体会到了当时的人们面对黄河的痛苦和对治理黄河的期待。老一辈人经历了治理黄河的艰辛过程,他们为了保护家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奋斗精神和对黄河的深情让我心生敬意。同时,我也深刻明白,黄河治理是一项需求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的伟大事业。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凝聚起来的力量,才能保护和传承黄河的文化,守护好这片土地。我希望未来的每一代都能继承和发扬黄河治理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环境挑战,守护好这条伟大的母亲河。

(图为古稀之年的爷爷讲述1958年时黄河发大水,他作为一员填补黄河缺口的事迹。 王艺璇 供图)
再往前走有一座庄重的烈士纪念碑。我停下脚步,仔细读着碑文,那些铿锵有力的文字仿佛在向我述说着曾经发生的重要历史瞬间。在这一刹那,我深刻感受到毛泽东主席对于水利建设的重视和他对人民福祉的深深关怀。

(图为队员们瞻仰纪念碑,感悟革命精神 王艺璇 供图)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展板,上面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导人治理黄河时的政策方针。我凝视着那些照片中的领导人,他们坚毅而又慈祥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了人民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思考如何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纪念碑、纪念堂和展板,纪念园的景观设计也令我印象深刻。园内的花坛花草繁茂,绿树成荫,这一切都增添了一份庄严而又肃穆的气氛。不仅仅是为了具体指导水利建设,更是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对中国未来的寄托,不仅有助于解决当时黄河流域的水利问题,更体现了他对整个中国的大局观,对人民福祉的无比关注,这份关怀和智慧,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发。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时刻和各位治理黄河的所有人的不朽功绩。我将带着对他们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离开这个纪念园,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责任感。我相信,只要每个青少年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进步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此次研学中,我收获了敬仰、思考和责任的种子,它们必将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发芽生长,让我成为一个更有作为、有担当的人。我将牢记历史,感恩先辈,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和精神。

(图为队员们在黄河纪念地合影 王艺璇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