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心得

数绘红影——技术为文化赋能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
为推动文化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24年7月,浙江海洋大学“智绘红影,赓续前行”数字传承调研团以舟山市为中心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团通过实地走访、采访访谈、亲身参与、问卷调查等多种科学的调研方式,线上线下多方联动,探寻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传承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可行性调查。在探究当下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传承的调研工作过程中,让我收获了许多以往在书本上无法了解到的知识与经验,令我受益匪浅。
先简单就我的工作谈谈,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工作莫过于实地走访。在实地走访中,我跟随团队去到了许多舟山市文化传承工作的前沿阵地,例如文化馆、博物馆等。这其中他们的规模有大有小,但无论规模大小都让我对舟山这座海港、海岛之城有了更多了解。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走访舟山博物馆。孙健哲 供图
首先在这次的工作中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同通过调研我感受到了这座海洋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让我对舟山的文化传承工作有了更强的信心与动力。我们在这些文化馆,博物馆的所见所闻构成我对舟山的初始印象。舟山锣鼓、渔民号子、婚嫁庙会等舟山独特的民风民俗展现了舟山人热爱生活,热情淳朴的的底色;不惧风浪出海生产和英勇抗击侵略的历史展现了舟山人不惧艰险,勇于抗争的精神;精美的螺钿制品与栩栩如生的木偶展现了舟山人的心灵手巧。看见这些的我,深深为之吸引,让我对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大的信心。毕竟有着如此丰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文化,这对于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上已经具备了巨大的先天优势。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参观马岙博物馆。林文哲 供图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渐渐的感受到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传承领域具有辉煌的前景与巨大的优势——“智”。
数字化传承文化的“智”体现在现实中的方方面面,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数字化后文化传承的途径与载体更加多元、便捷。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数字化技术为文化传承注入强大动力。
数字化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传统载体中因为时空桎梏平日难以接触到的珍贵文化资源,在游客面前触手可及。高新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众多新兴的途径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建模,文物得以高精度重现;通过线上展览,让更多人领略文化魅力:通过数字化互动设备寓教于乐,让文物文化活了起来。数字化生动的演绎了传统文化的故事,激发大众兴趣,为文化传承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马岙博物馆中,场馆运用了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投影与讲解模块,生动的展现了马岙原始时代先民的生活状态;在舟山博物馆,场馆运用数字技术,对场馆内的文物进行精细化的建模,实现了文物的全方位可视化互动观赏;在东海游击总队纪念馆,场馆运用数字技术设置了可互动的党史学习模块,让游客能亲身参与互动,极大的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以上等一线实例,无不证明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传承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图为团队成员在东海游击总队亲身体验数字化党史学习设备。林文哲 供图
在调研之初,我个人对文化传承工作的理解十分浅薄,开始之前在得知要历经好几周的实地走访调研,甚至个人的想法是不解的。因为在那时我的眼中搞文化传承这种工作,应该就是让我们实地去发传单、教非遗,对此我提不起过高的兴趣。可在历经了几天的实地走访与调研后,我看到了这些文化令人着迷的地方,并深深为之折服。
当我在舟山博物馆中看到美丽的渔民画、在青瑾造物社和居山小院中看到精美的螺钿制品如何诞生的时候,我便认为,这些祖先馈赠给我们这些后代优秀的文化理应让更多的人看见,让我们的后辈看见。我的观念开始转变了,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任务不同,我开始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次的实践活动,努力的为文化的传承与赓续尽自己的努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海山公园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林文哲 供图
经过的这次的调研活动我学到了许多。我认识到了,在生活中面对问题,怀揣着实干精神与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做调研、去处理,科学的认识问题;同时也要积极的拥抱新兴技术,打开思路,运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