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老战士陈世贵先生与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的大合照 黎桂芳 摄
老战士讲述烽火岁月,胜利史唤醒自强担当“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7月15日上午,一堂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红色历史课在回龙湾社区拉开帷幕。来自綦江区关工委老战士报告团的陈世贵老人佩戴勋章、精神矍铄地走上讲台,以《烽火八十年,精神永相传》为题,将綦江儿女参与游击战、支援前线的故事,嵌入全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壮阔脉络。陈世贵特别提及建党节的意义,强调党领导下中华儿女凝聚的抗战力量。
“抗战胜利靠的是全民族众志成城。”陈老回忆起战友牺牲时几度哽咽,谈及新时代的国家强盛时又铿锵有力,振奋之情溢于言表。原本活泼的孩子们纷纷挺直脊背、攥紧拳头,目光里满是对先辈的敬意。讲座尾声,实践团发起“给抗战先辈写封信”活动,孩子们落笔写下决心,“铭记历史、守护国家”的信念在心中扎根。

图为老战士陈世贵为小朋友宣讲 黄焱坪 摄
院坝课堂演绎本土故事,红色文化润泽童心继陈世贵的红色课堂后,当日下午,实践团将课堂“搬”到院坝,以地方红色文化为脉络,打造互动式红色地图课堂。他们用粉笔绘制綦江地图,标注红军桥、红军洞、石壕镇等革命遗址,“1935年红军在石壕播下火种,抗战时期,这里成了反法西斯的坚强堡垒。”实践团成员在地图上“行走讲解”,串联起红军在綦江击溃川军、宽待俘虏、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让孩子们惊叹“原来红色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中,成员们自编自演“红军分粮”情景剧,设置“红色知识闯关”环节,答对即可领取纪念徽章。孩子们在抢答中读懂:家乡的一桥一洞都是胜利史诗的注脚,这也真正实现了“将红色教育讲到心里、做到手上、记在心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讲解红色文化内容 黎桂芳 摄
文博专家解码红色基因,抗战精神赓续传承火种7月16日上午,红色课堂继续升温,綦江区文博学会专家张敬带着博物馆馆藏的抗战时期老照片以及文件复印件走进课堂,将綦江红色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紧密相连。从红军过境播撒革命火种,到抗战时期綦江儿女奔赴前线,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照片前,张敬讲述红军司务长面对敌人酷刑坚贞不屈、村民杜福生冒死为抗日队伍带路的故事,实践团成员递上的红军水壶、油灯模型,让孩子们触摸到80年前反法西斯战士的“战斗温度”。结合八一建军节,他强调:“从抗战中的游击队到如今的人民军队,‘为家国而战’的信念,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精神的延续!”
讲座后,“红色传承接力”活动中,孩子们接过印满抗战故事的手册写下承诺,或朗读英雄事迹,或表示要讲给家人听,历史的火种在小手之间传递,红色基因在代际之间流淌。

图为张敬专家为小朋友宣讲 黎桂芳 摄
赓续红色血脉,共赴复兴征程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化学学院以“大思政课”激活红色资源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们深挖綦江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本土记忆,用青年语言打通爱国教育“最后一公里”,用“家乡故事+沉浸体验”的方式,让青少年明白:纪念胜利,不仅是铭记80年前的浴血奋战,更是要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在复兴之路上续写新的胜利篇章。
80年前的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如今,綦江这片红色沃土上,红色基因正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轨迹,化为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乡村一线,用知识服务人民,用行动践行初心,用奋斗接续荣光,让新时代青年继续茁壮成长、砥砺前行。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