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三司令”指的是在抗日战争中相继牺牲、被誉为“一马三司令”的三兄弟:马耀南、马晓云和马天民。他们是淄博周村(今周村区)人,原本出身乡绅之家,生活优渥,但国难当头,他们毅然毁家纾难,投身抗日洪流,成为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重要领导者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重要指挥员。
在到达之前,我专门了解了三位英雄的成长与抉择。长兄马耀南,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曾任中学校长,是当地颇有声望的知识分子。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深厚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强烈的救国行动,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自身影响力,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他领导的队伍被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他任司令员,在邹平、长山一带英勇抗击日寇。
二弟马晓云、三弟马天民在兄长的影响和带动下,也先后投身革命。马晓云作战勇猛,屡建奇功;马天民则主要负责部队的筹粮筹款和后勤保障工作,尽心竭力。兄弟三人并肩战斗,威震鲁中,他们的队伍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极大地鼓舞了山东军民的抗日斗志。
然而,英雄之路亦是殉国之路。1939年7月,马耀南司令员在桓台牛王庄突围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7岁。噩耗传来,山河同悲。他的兄弟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战斗。不幸的是,1944年,马晓云在攻打王家庄据点的战斗中英勇殉国;而早在1939年10月,马天民也在为部队筹措物资时遭敌包围,血洒疆场。短短数年间,马家三位优秀的儿子相继为国捐躯,用生命践行了“抗战到底、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铮铮誓言。
在周村区马耀南故居等地,我试图追寻英雄的生活印记。当地党史工作者动情地说:“‘一马三司令’的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不仅在于他们的英勇,更在于他们代表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难时刻的觉醒与反抗。他们从书香门第走向血火战场,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如今,“一马三司令”的英雄事迹已成为淄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搬上舞台、写入书籍,广为传颂。他们的精神,正如矗立在故乡的土地上的纪念碑,巍峨挺拔,激励着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接续奋斗。
此次淄博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马氏三兄弟从富家子弟到民族英雄的人生轨迹,闪耀着超越个人生死、追求民族解放的崇高理想光芒。他们的名字,已深深镌刻在山东抗战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的精神,将继续在这片他们用鲜血守卫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