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总结

草木染非遗绽放她力量——杭科院“乡村女性力量发展调研队”宁海前童古镇行

    发布时间:2025-09-20    阅读:
    来源:伍馨羽、王思涵 农村女性力量发展调研队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调研目的
        为深入探寻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与力量,我们“农村女性力量发展调研队”在这个暑期开展了以“她力量 兴乡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我们聚焦那些扎根乡土、默默奉献的女性代表,旨在通过倾听她们的故事,了解她们如何凭借智慧、勇气与担当,激活乡村资源,传承优秀文化,带动乡亲致富,从而深刻揭示女性在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更多性别视角与思考。
 
        调研准备
        出发前,团队进行了周密准备。我们围绕乡村振兴、女性发展、非遗传承等关键词梳理了相关政策与理论,确定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与创新作为观察女性力量的重要切口。通过前期资料搜集,我们锁定了宁波市宁海县前童古镇——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并初步了解到陈群女士及其草木染事业的相关信息。团队精心设计了访谈提纲,内容涵盖个人创业历程、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带动女性就业、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力求访谈能够深入、全面。

        调研过程
        8月2日,调研队抵达宁静而古朴的前童古镇。在弥漫着植物清香的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草木染非遗传承人陈群。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植物染的历史与魅力:“植物染,又称草木染、天然染,是一门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艺,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
访谈中,陈群老师娓娓道来她的返乡创业故事,如何从一名85后工艺美术大师,选择回归乡土,将古老的草木染技艺与现代审美、市场需求相结合。我们参观了她的夏子文创工作室和店铺,亲眼目睹了蓝靛、苏木、栀子等植物如何在她和伙伴们的巧手下,变幻成一件件素雅别致的服饰、茶器与现代生活用品。队员们还体验了简单的草木染制作过程,切身感受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与创作乐趣。

        调研结果及发现
        通过本次对陈群老师的深度访谈,我们获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
        非遗“活”化,激发文旅新活力:陈群创立的夏子文创工作室已成为前童古镇重要的文化体验点和旅游打卡地。通过开展草木染体验活动、策划传统文化活动,她成功地将静态的非遗技艺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年均吸引大量游客,工作室年营收超2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前童古镇的文化旅游发展和品牌建设。
        巧手带动,赋能乡村女性:陈群的事业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女性力量的凝聚与释放。她通过培训、合作等方式,直接带动了当地数十名乡村女性参与草木染工艺制作,使她们在传承非遗的同时,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这不仅提升了她们的经济收入,更增强了她们的审美素养、自我价值感和文化自信,使其成为乡村振兴中一股活跃的“她力量”。
        产业联动,促进村民共富:夏子文创的蓬勃发展,成功辐射带动了300余名传统匠人与周边村民增收。从原材料供应、产品加工到销售体验,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产业链条,有效激活了当地闲散劳动力资源,为前童古镇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体现了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带动效应。

        未来展望
       陈群表示,未来希望进一步拓展非遗教育与文旅融合的路径,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乡村女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方向,使“她力量”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发挥更深远的影响。

 
        调研感悟
        此次前童之行,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新时代乡村的生动实践。陈群老师的故事,是个人理想、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精彩缩影。她以女性的细腻、坚韧与创新,让古老的草木染技艺焕发出蓬勃生机,不仅守护了文化根脉,更编织起一张连接传统与现代、连接女性个体与乡村社区的共赢网络。
它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赋能,更离不开女性的参与和贡献。这些乡村女性,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双手,在田野乡间开辟出新天地,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和社区活力的守护者。她们的成长与成就,是乡村全面振兴中最温暖、最持久的力量之一。
 
        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像陈群一样的女性,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绽放芳华,用她们的“她力量”,共同绘就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