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罗盘藏古韵,匠心刻光阴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7月1日,徽学研究中心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万安镇吴鲁衡罗经店和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开展调研。在店中工作人员和万安吴鲁衡罗盘第八代嫡系传人吴兆光的指导下,团队开展了一场沉浸式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鲁衡日晷制作技艺的调研活动。
早在战国时,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指南的磁性仪器:司南,至宋代,罗盘技术在中国趋于成熟;伴随着文化中心的南移和徽州地区的开发,罗盘制作技艺传入徽州休宁。清雍正年间,制作罗盘的匠人吴鲁衡在万安镇创立“吴鲁衡罗经店”,吴鲁衡罗盘成为行业翘楚,万安罗盘也名扬四海。
在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见证了一块木料是如何历经百道严苛工序蜕变成“徽州一绝”。罗盘制作采取祖传工艺,经选料、车盘、分格、清盘、写盘、油货、安针七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制作者精益求精,一件成品需耗时三个月到一年不等,调研团队成员们都感叹罗盘制作工艺“方寸之间,千钧匠心”。
博物馆内展览的除了各式各样的罗盘还有一组组精密的日晷。与罗盘不同,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晷针影子在刻度盘上的位置变化来计时的天文仪器,承载着先人“观象授时”的天文智慧,象征自然节律,是传统农耕文明对天的敬畏。通过博物馆内的日晷模型演示,同学们学习了日晷的制作原理,也敬佩于古代先人的智慧。
团队很幸运与万安罗盘和吴鲁衡日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兆光老师进行访谈。在与吴老师的交流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万安罗盘和吴鲁衡日晷的发展历史、吴鲁衡罗经店的创业史;了解了新时代吴鲁衡罗经店发展过程中国家提供的政策性支持。吴老师提到,由于制作工艺繁杂,学艺周期漫长,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一定困境。这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更激发了大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添砖加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观千年古法,探匠心传承

观千年古法,探匠心传承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青年一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025年7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三下乡暑期社会实

罗盘藏古韵,匠心刻光阴

罗盘藏古韵,匠心刻光阴

7月1日,徽学研究中心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万安镇吴鲁衡罗经店和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开展调研。在店中工作人员和万安吴鲁衡罗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