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河示范园探秘:雄蜂授粉、天敌治虫,绿色双A蔬菜这样炼成
7月21日
(通讯员 郝源清)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2025年7月22日,山东理工大学“一路前行”实践团赴“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团在队长张艺锦的带领下,重点考察,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核心区,探寻从育种到餐桌”的全程智能化革命。
智慧种植,全链掌控
步入园区控制中心,巨大的屏幕上数据流动。讲解员讲述这里的智慧化种植依据农作物各个侯期的生长习性,采用前端物联网感知设备,采集空气、土壤、环境及作物等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在此交汇,形成一套覆盖“育种、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标准化、可追溯智慧种植方案。更令人瞩目的是,园区已自主研发85款拥有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以茄果类为主。种子外覆彩色包衣,可防止发霉变腐,隔绝病虫害,提高出芽率。
图1 为讲解员向实践团讲解就莱园区智慧物联移动云平台的作用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深加工与高原馈赠
实践团步入深加工产品展示区,玻璃罐中的果蔬脆色泽诱人。讲解员强调其独特工艺通过了低温油浴脱水技术制成,用的是棕榈油,在60度低温下脱水,营养物质能保留,口感更好,避免了高温油炸的油腻。展柜中一隅,苦荞茶与野生菌静静陈列——2009年山东援建北川“维斯特”基地的高原产物,承载着特殊的时代记忆。
图2 为低温油浴脱水技术制成的果蔬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虫虫特工队:零农药的绿色密码
实践团进入温室,生物防治技术令人成员们大开眼界。一只雄蜂标本揭示了授粉奥秘:“它是代替人工授粉的,不采蜜、不产蜜、不筑巢、只授粉。”蜂箱置于棚内,由农户定点饲喂。这种蜜蜂“没有攻击性”,蛰人痛感“比蚊子咬了还轻”。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是害虫克星,采用天敌防治害虫,以虫治虫能代替一部分农药,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物理防治如顶部的防护网,生物防治则以虫治虫。雄蜂授粉更赋予果实饱满果型与上佳口感。讲解员解释:“在这里生长的农作物,可以达到绿色双A级的标准。”
图3 为雄峰生活史展示图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荷兰技术与无土栽培实践
通过讲解人员的讲解,实践团成员认识到降温系统巧妙利用自然资源——对面湿帘与风机协同运作,“参考水空调原理,物理降温,减少对作物损耗”。温室采用荷兰蔬菜工厂化生产技术,无土栽培的串收番茄“赤霞珠”如葡萄般垂挂,市场价高却供不应求。下方轨道设计精妙:“一轨两用,既供采摘车升降劳作,冬季夜晚又能如暖气片般加温。”
图4 为无土栽培的番茄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水肥心脏与特色果蔬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水肥一体化设备堪称园区“心脏”:大罐储水,小黑罐精准施肥,技术人员可在操作台或手机远程操控。椰糠条替代土壤,成为根系载体,两条细小黑管精密输送水肥,“水分需预先过滤,以防杂质堵塞微小管口”。漫步作物区,三色椒清甜、迷彩小番茄绚烂、紫色白菜新奇,贵族南瓜甜如贝贝,玉女黄瓜清脆可口。预制菜与净菜系列则直击现代厨房痛点——省去备菜繁琐,回家即炒即烹。
图5 为5G智慧农业水肥一体机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从一粒包衣种子到绿色双A认证的蔬果,丹河园区以物联科技为筋骨,以生态智慧为血脉,勾勒出未来农业清晰图景——高效、智能、洁净、美味,正从这片475亩的土地,走向更广阔的餐桌。实践团成员通过此次探索,深刻认识到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将会不断关注这个领域,为智慧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