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动由队长总策划,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团队召开了一次线上会议,明确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对队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和纪律要求,确保了活动不会对景点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通过线上打卡的形式确保了实践的正常开展,激发了大家挖掘当地文化的热情。
图为八宝亭风景图 唐炳京 供图
“刚进纵棹园,就像闯进了一幅江南水墨画。” 扬州的唐同学站在曲径通幽的回廊下,望着碧波荡漾的池塘感慨道。青石板路蜿蜒向前,鱼化龙桥的石雕在阳光下栩栩如生,八宝亭的飞檐翘角倒映在水中,构成了错落有致的画面。
“导游说这园子始建于清代,每一处亭台都藏着故事。” 队员马同学轻抚着花净堂的木柱,“比如这钓鱼台,原是古人观鱼赏景的地方,现在站在这里,仿佛还能听见百年前的闲谈声。” 他坦言,实地走访让课本里的 “江南园林” 有了温度,“原来水乡文化不只是小桥流水,更藏在这些建筑的细节里,藏在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中。”
图为队员和鱼化龙桥合影 唐炳京 供图
位于淮安市的队员们参观了当地的尧想国文化旅游区。该景区以二十四节气广场为核心载体,通过建筑群展现农耕文明起源 。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威猛的尧帝像。“尧帝像太震撼了,数十米高的雕像立在广场中央,眼神里像装着千年的故事。” 淮安的潘同学谈及初见尧帝像的感受,依然难掩激动。在尧文化展示馆,队员们通过文物和多媒体,重温了 “禅让”“治水” 等传说。除了静态的参观,景区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更是让大家兴致盎然。在尧文化体验区,参与者们尝试了古法酿酒、陶器制作等传统技艺,亲身感受上古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复原的尧帝宫殿场景中,队员们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模拟祭典”,切身感受古代礼仪文化的庄重与神圣。此次尧想国文化旅游区参观活动,不仅让队员们近距离触摸到了远古文明的脉搏,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化了对尧文化的理解,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尧文化展示馆 潘玉涵 供图
与此同时,位于镇江市的队员们参观了当地的茅山。队员们先来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珍贵的照片资料以及生动的场景复原,系统展现了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历史。“在新四军纪念馆看到那些破旧的武器和照片,突然懂了‘艰苦卓绝’四个字的重量。” 镇江队员毛同学站在烈士纪念碑前,声音有些哽咽。他回忆起讲解员讲述的游击战故事:“军民共挖地道、用土法造地雷,这些细节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而茅山的道教文化则带来了另一种震撼。队员孙同学指着九霄万福宫的匾额说“道长所说的‘天人合一’不是一句空话,你看这些殿宇依山而建,飞檐和山势完美融合。” 从九霄万福宫到元符万宁宫,每一座宫殿都承载着独特的道教文化内涵,殿内的雕塑、壁画、匾额等无不展现着道教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的核心理念。参与者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着关于道教养生、哲学思想的讲解,感受着这份历经千年沉淀的文化魅力。部分参与者还体验了简单的道教礼仪,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体会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图为茅山老子像远景 毛桢 供图
至此,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活动,参与者们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收获颇丰。不仅欣赏了秀丽的山水风光,感受了当地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接受了红色历史的洗礼,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亲身体验与深入感悟,大家对自己家乡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通讯员 毛桢)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