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合肥行·爱国情: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 活动书写青春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滁州学院庐州红忆追故里实践小分队
合肥行·爱国情: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 活动书写青春担当
——滁州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前往合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近日,在滁州学院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中,一支“庐州红忆追故里”实践小分队的同学于6月26日来到合肥市开展活动。她们走进安徽省博物院,参观圆明园兽首回归特展,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而后来到合肥大蜀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并牢记党员誓词。
      首先踏入特展展厅,牛首、虎首、猴首、猪首等圆明园兽首真品赫然在目,其精美的工艺与背后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瞬间抓住同学们的目光。她们围聚在展柜前,聆听讲解,驻足凝视,深刻感受到了文物回归的不易与民族复兴的力量。其精美的历史作品与残酷的历史记忆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队员们反复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加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久久不能忘怀。
      结束特展参观后,她们还参观了博物院其他展区。从远古时期的文物到明清时期的珍贵藏品,全方位领略了安徽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脉络。丰富的展品、生动的展陈,让同学们对安徽的历史人文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她们近距离领略到了圆明园兽首等文物的独特魅力,也激发了大家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图为博物院特展兔头
      接下来来到了此次实践的第二站——大蜀山烈士陵园。然而天公不作美,刚到达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与此地悲沉的氛围相呼应,好不应景。然而小分队并没有被雨水挡住脚步,他们撑着伞,沿着190级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了8000平方米的悼念广场。广场西侧中央矗立着雄伟的烈士纪念碑,碑上邓小平同志题词“江淮英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全体成员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向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表达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
      随后,大家走进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内陈列着从中国共产党创立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全省有代表性的190位烈士的光辉业绩,以及450多件烈士遗物、手抄、名人字画、领导题词等,还存放着58本全省烈士英名录,记载了57623名烈士的英名。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充满血与火的革命岁月。从建党初期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之子陈延年、陈乔年,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红一军军长许继慎,再到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以及罗炳辉、彭雪枫等英雄烈士的事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他们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观看,并不时驻足交流。其中一位成员感慨地说:“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先烈们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位成员也表示:“这些英烈们的事迹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图为陈列馆部分景象
      此次三下乡活动,滁州学院的队员们在安徽省博物院触摸历史脉络,聆听文物的声音;于大蜀山烈士陵园感悟英烈精神,牢记使命。行程虽短,却厚植家国情怀,激励大家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图为实践队员在烈士陵园合影
撰稿人:甄雨琪 尹夏心 闫鑫语 曹文殷
摄影:甄雨琪 尹夏心 闫鑫语 曹文殷
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团队负责人:甄雨琪 Zyq15209881616)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