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青春执卷绘乡野,知识润苗兴故土——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9    阅读: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数学文化科普团

  蝉鸣织就盛夏的序曲,栀子花香漫过行李箱的拉链 ——7 月 8 日至 21 日,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数学文化科普团的 101 名志愿者,带着课本与热忱,奔赴宜良、会泽、东川、蒙自的乡野之间。14 天里,志愿者们以知识为笔、以童心为墨,在乡村教育的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让教育的微光成为乡村振兴最温柔的动能。

  课程筑根基,精准育人才。

  宜良点位 26 名志愿者为 200 名学生(5 个班)开设 600 课时课程,将农业知识科普与乡村发展相结合。志愿者们借助图片和视频,展示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系统等智慧农业场景,一名学生兴奋地说:“原来种地还能这么先进,以后我要让家乡的田地都用上这些好东西。”

  会泽点位 24 名志愿者用 130 节课搭建 “乡土课堂”。他们带领 100 名学生绘制家乡地图,从家门口的小河到远处的山峦,孩子们认真地标注着每一个熟悉的地方。在讲述会泽籍冠军的奋斗故事时,志愿者们结合视频片段,让孩子们感受冠军们在赛场上的拼搏与坚持。墙绘创作课上,孩子们拿起画笔,将民族服饰上的花纹、传统建筑的样式等乡村文化符号融入作品,一面面墙壁变成了展现家乡文化的画布,也让建设家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

  科教连生态,实践启未来。

  东川点位 25 名志愿者带着 65 名学生走进校园植物世界。他们给每个孩子分发观察记录本,让孩子们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在 80 课时的观察与拼贴画创作中,孩子们学会了区分不同植物的叶片形状,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志愿者们还讲解了植物对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作用,一名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原来校园里的小草这么重要,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家乡一直美美的。”

  蒙自点位 20 名志愿者为 165 名学生设计 308 课时 “沉浸式课堂”。他们带着孩子们来到稻田边,讲解水稻与杂草、害虫与益虫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明白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美食文化课上,志愿者们从水稻讲到米饭,从玉米讲到爆米花,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美食背后的故事。实验室里,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做环保小实验,比如用废报纸制作再生纸,用小苏打和白醋模拟火山喷发了解化学反应。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明白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意义,并一起讨论出适合乡村的垃圾分类方案,如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区分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让科学精神真正扎根乡土。

  14 天里,1118 课时的知识传递、530 名学生的成长蜕变,彰显着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度实践。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课本外的知识,更播下了 “知识改变家乡” 的种子。未来,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数学文化科普团还将根据乡村的实际需求,优化课程体系,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以教育帮扶为支点,为乡村振兴培养有理想、有本领、留得住的本土力量,让教育的种子在乡野间持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