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中“解谜人”:让文学照进现实
醉翁亭内,游客常在“酿泉”边驻足拍照,却鲜有人知其与《醉翁亭记》的渊源。发现这一现象后,学生刘天昊设计了一套“文化寻宝”互动游戏:将“峰回路转”“水落石出”等名句拆解为10个线索卡,分别隐藏在亭园九曲桥、宝宋斋等标志性景点。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景点介绍。

图为湖心亭琅琊诗韵文化寻踪小队/提供
古寺周边的清幽之境琅琊寺不仅建筑宏伟壮观,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十分清幽宜人。寺庙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在寺庙的后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中有一条蜿蜒的小径,沿着小径漫步,听着竹叶沙沙作响,感受着微风的轻抚,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图为琅琊山风景琅琊诗韵文化寻踪小队/提供
深秀湖畔:自然美学的当代诠释“这桥看着像苏州园林,但总觉得少了点特色。”面对质疑,团队提出“透明观景台”改造方案:在桥体增设亚克力玻璃平台,既保留原有结构,又创造“悬浮赏景”的新视角。“我们特意选用防眩光材质,避免影响摄影效果。”队员谢宇飞指着设计图解释。

图为深秀湖石刻琅琊诗韵文化寻踪小队/提供
结语:古韵新声的青春交响1天时间里,7名大学生完成多处文化点位的深度调研。当团队离开时,琅琊古寺再次响起钟声,钟声里多了几分属于这个时代的回响;醉翁亭的酿泉依旧潺潺,却因年轻人的创意焕发新的生机。这场文化传承的实践,不仅为景区注入创新活力,更让大学生们在基层淬炼中读懂“何以中国”的深厚底蕴。

图为合影琅琊诗韵文化寻踪小队/提供
撰稿:张刘安摄影:滁州学院琅琊诗韵文化寻踪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