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篇章:历史建筑中的文旅融合密码
在淮南九龙岗民国小镇,实践队成员们沉浸在厚重的历史氛围中。他们细致观察老建筑的砖石结构、木构梁架,解读其蕴含的建造智慧。街巷间售卖复古中山装的小贩,与历经沧桑的建筑相映成趣,营造出独特的年代感。而精心设置的现代打卡点,又为这片古老街区注入了新鲜活力。特别是探访热门电视剧《六姊妹》的取景地时,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利用和适度开发,能够有效激活其文化价值,实现人文传承与文旅发展的双赢,这也是“靓化”环境、提升区域吸引力的重要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在淮南九龙岗与居民爷爷访谈
实践队奔赴宿州,首先在被称为“水利博物馆”的新汴河博物馆系统学习了这条古老河流承载的历史文脉与治理智慧。随后,在新汴河风景区,队员们与景区负责人围绕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进行了深入座谈。负责人介绍了如何通过生态护坡、湿地净化、亲水设施等人工建设,将原本功能单一的水利河道,打造成为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绿肺。漫步在风景如画的新汴河景区,队员们切身感受到,经过人工的精心规划和建设,水域、湿地、植被可以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人工之力优化生态环境、惠民利民的生动写照。

图为团队成员在宿州汴河水利博物馆参观学习
深入延安路淮河大桥建设现场,师生们通过专题座谈会,详细了解了项目贯穿始终的生态优先理念。技术负责人重点介绍了保护淮河水质与生态的关键措施,包括精细化的施工废水处理、严格的扬尘与噪音管控,以及桥梁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项目方“将绿色基因植入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决心,生动诠释了现代工程守护绿水青山的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在蚌埠延安路淮河大桥项目部信息化中心学习

图为团队成员在蚌埠宝兴面粉厂参观学习

图为团队成员在淮河沿岸做问卷调查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