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黄河畔,文脉润心田。”2025年6月22日,河南工业大学黄河小队的队员们走进黄河博物馆,开启一场沉浸式的黄河文化探寻之旅。此次活动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让队员们们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文明发展与生态保护历程,在行走与感悟中厚植对母亲河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助力文化自信培育注入青春力量。
精心讲解,传递黄河文化魅力
活动当日上午,队员们抵达黄河博物馆。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他们身着统一队服,佩戴工作牌,以志愿讲解员的身份迅速投入岗位。面对前来参观的游客,队员们结合展厅内的历史文物、珍贵影像与多媒体展陈,从黄河流域的地理概况切入,生动讲述华夏文明在黄河之畔的起源与发展;在“千秋治河”展区,队员们用详实的数据与典故,解读历代治水工程的智慧;在“治河新篇”展区,通过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的重大成就,展现新时代保护母亲河的决心。讲解过程中,队员们还灵活运用英语词汇与表达,向国际友人传递黄河文化魅力,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文化自信。
张雅姝在“千秋治河”展区前,用“大禹治水”的典故结合展柜中历代治水工具的实物,向游客解读古人“疏堵结合”的治水智慧,当有小朋友提问时,她还会用比喻的方式耐心解答。
遇到国际友人参观时,队员们切换至英语讲解模式。李肖涵在介绍“治河新篇”展区时,清晰列举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比图表向外国游客展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成果,流畅的表达和专业的讲解赢得对方点头称赞。张笑然则主动为国际友人分发英文版黄河文化简介手册,补充讲解展陈中蕴含的民俗故事,让黄河文化以更易理解的方式传播。

图 1 队员参观博物馆展品 朱钊晨供图

图 2队员为游客讲解 朱钊晨供图
合影留念,留存实践珍贵记忆
活动尾声,黄河小分队全体成员在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前整齐列队,拍摄集体合影,为此次实践活动留下珍贵纪念。

图 3 团队成员在黄河博物馆前合影 朱钊晨供图
总结收获,延续文化传播使命
队长张小娟认为,从准备讲解内容到实际开展讲解,整个过程促进了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此次黄河博物馆实践活动,队员们对黄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文物,场景复原等,直观了解了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和文明起源。其次,在从学习者转变为文化传播者的过程中,队员们通过与不同游客互动,语言表达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得到了实际锻炼——为国内游客讲解时需通俗化解读历史内容,为国际友人介绍时则需运用英语准确传递信息。最后,近距离感受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体会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厚植了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对于此次实践,队员们表示,将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运用于后续“三下乡”实践,通过实地走访进一步传播黄河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身于保护黄河的行动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通讯员 朱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