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前4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持续上攻,拉出4根阳线,累计上涨了1.75%。深证成指则累计上涨了1.66%,上证50、沪深300、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分离累计上涨了1.28%、1.56%、1.81%、0.86%。随着市场逐渐回暖,两融余额也节节高升,本周两融余额三连增,截至3月15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9142.61亿元,创两个月新高,较前一交易日增加9.58亿元。
从市场的情形来看,受到资金追捧的板块主要集中在次新股。前期上市的新股在翻开一字涨停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调,止跌企稳。另外年报表露正在进行,这些次新股多数相符高送转前提,年报推出高送转的概率较大。多因素使得次新股再受资金追捧,大幅上涨。
本周,影响市场最大的因素莫过于美联储加息以及中国央行的应对。北京时间16日清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调升25个基点,从0.5%-0.75%上调至0.75%-1.0%,时隔仅3个月就再度加息,此外,在经济展望中,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还有两次加息。而2018年美联储将加息3次。3月16日,央行分别上调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10个基点。上调后的7天、14天和28天逆回购利率分别为2.45%、2.60%和2.75%,上调后的6个月、1年期MLF利率分别为3.05%和3.2%。
与此同时,机构广泛认为,货币利率依然有进一步上调空间,但是对于加息则坚持谨慎立场。中金公司认为,往前看,央行可能持续退出宽松,但年内上调基准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不大。民生宏观则认为,假如人民币汇率仍涌现较大贬值压力,不消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即使未形成加息周期,在人民币贬值压力+内部资产泡沫持续+实体收益率下降的逻辑未改的背景下,货币宽松也再难现,整体利率抬升成必定,差别只是长短端抬升的幅度不同而已。
利率是影响资本市场预期的中心因素,美联储加息对国内流动性的影响是负面的,将进一步加大国内利率、汇率压力。然而,从本次美联储加息以及中国央行上调货币利率的成果来看,A股市场已经显著有了足够的预期,因而表示的“波涛不惊”。周四,上证综指创3个月新高,10年国债期货主力T1706涨0.96%,创1月10日以来新高,期间一度涨1.1%;5年国债期货主力TF1706涨0.5%,国内大宗商品也大幅飘红。
从主导市场运行的经济根本面的情况来看,目前市场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复苏力度和连续时间存在一些分歧。一部分机构认为,从中长期角度,中国经济可能已经离别了从前长达6年的去产能、通缩和资产负债表调整。另一部分则以为,当前经济景心胸较高,但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不肯定性。从市场作风来看,2016年下半年开端,消费、周期蓝筹板块持续跑赢新兴产业板块,机构仓位配置比例在TMT板块上逐季下降,也是这一情况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