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学习 > 经济管理

我国对外投资:“企业主体、市场原则、国际通例、政府引导”

随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以35.9%的年均增速持续增长13年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在2015年超出日本首度跃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的流量在2015年也超过了吸引外资的流量,这意味着中国首次实现了直接投资项下资本净输出。

在这一拥有历史意义的变化中,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协作的政策效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企业的发展方式产生转变等因素,都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施展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此外,中国企业在这一背景下本身的不断成长,使其更加有才能和有动力“走出去”。

从“走出去”的结构变化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增长最为强劲,凸显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驱动力向寻求战略性资产转变。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企业对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巧服务业的投资分离为310.6亿美元、203.6亿美元和49.5亿美元。其中对制造业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12.1%回升为18.3%;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4.9%上升为12.0%。

不可否定,这些行为一定水平上支持了国内构造调整和转型进级,但与之而来的是一些盲目非感性对外投资的增长。去年11月28日和12月6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国家外汇治理局四部门负责人在两次答记者问中指出,监管部门亲密关注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范畴涌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偏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危险隐患,提议有关企业审慎决议。

需要明白的是,我国对外投资保持的原则是“企业主体、市场原则、国际通例、政府引导”,推进对外投资管理“简政放权、放管联合、优化服务”,支持国内有能力、有前提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运动,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增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深化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互利配合。在此框架下,我国对外投资企业首先需要搞清方向,然后才是投资机遇和收益,在对外部环境风险充足评估之后进行理性决策,确保对外投资健康、有序,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