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要一味地去学习美国式经营管理,而应该努力去深挖这种更高层次的产自本国经营原理中的系统设计论。众所周知,老子就曾将“无”置于最高境界。“无管理才是好的管理”。丰田之所以能够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就是因为找到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生产系统以“取消生产管理部”为目标,集中现场的智慧,不断努力思考应该怎样做,并最终找到了“后工序拉取方式”的做法,并发明了“看板”管理工具。
像这样,用自己的脑袋彻底去思考教科书里没有的东西,就叫做“地头力”。育琨君指出,这个“地头力”才是使日本的丰田和美国三巨头分出胜负的原动力。要想完成既无教科书可循又无前例的工作,首先要在看到数据或参考书以前,用一整天时间认真观察现场的物和人的流动,通过这种“现地现物”,再用自己的脑袋彻底思考“改善”方法。哈佛大学的斯皮尔和波文二位教授指出,这种做法相当于让生产现场的一线员工去实践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精神”,这样全世界也不是对手。
老子曾经提出“人越学习会变得越笨”,确实如此,如果先接受了美国流的“IE”或“经济订货量(EOQ)”等知识(当然决不能说没用),就一定不会再去想到要缩短换线时间,从而实现小批量生产的主张。
育琨君还指出,要想培育出公司整体的地头力,就一定要“创造喜悦、精进的场域,以释放他们的能量”。的确如此,以人的能量为基础的经营系统设计,是21世纪经营的基本原理。
本书还以富士康12连跳的自杀事件为反面教材,指出“这样的经营还有什么存在价值?那些损害人发展的体系都是短命的、不可持续的”。日本也有这样一句格言:“人即城池,人即围墙,人即壕沟,唯有情才能聚人。”20世纪的经营资源被认为是“人、财、物”三种,其实不是这样的。今后的经营资源应该是“人、人、人”。本书始终关注于“人”,我相信此书将会成为与盎格鲁-萨克逊式经营学相对峙的东方经营学的重要传播源头之一。
本文经《中国企业家》许可转载。原始出处:《带着爱去工作——地头力:员工、老板和企业的中国式活法》,凤凰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