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学习 > 经济管理

用什么满足欲望 经济学家用一个专门的词回答“资源”

大人常常告诫孩子,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

  一代代的大人,都这么告诫下一代,其实“好高骛远”,“这山看着那山高”,是人之常情,所有人都这么想。

  有趣的是,大人们又同时让小孩子有理想。理想是什么?说得严重点,不过就是好高骛远,这山看着那山高罢了。

  更有趣的是,孔子教育学生:“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你的目标一定要高,这是个理论值,实际上,最后得到的,一定会差得多,所以,理想一定要高远,否则将一事无成。

  人总是对现状不满意,对自己没有的东西充满向往,这叫“欲望”,欲望就是心中有想要的东西。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中国人常说,“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认为人的欲望有五个层次,它们的关系是渐次递进的。

  第一层次是生理上的需要。这是最低层次的欲望,包括充饥、解渴、穿衣、居住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生存就成问题,遑论其他?人在生理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疯狂、犯罪。

  第二层次是安全上的需要。不愁吃喝了,就在乎安全了。平安是福,我们总是祝人平安。

  第三层次是感情上的需要,包括友爱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人是感情动物,人人都需要友谊和忠诚,希望得到爱,这在小孩子中最明显了;人还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且相互关心和照顾。加入某些组织、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都是出于人们感情上的需要。

  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渴望获得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有人说,对别人有礼貌,是希望自己不要被冒犯。这话是有些道理的。还有人说,名利之中,他更在乎名。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了出名,博出位,有的人简直无所不用其极,这都反映了人们获得尊重的愿望。

  第五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欲望,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人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但是,只有很少的人能有这个幸运,如秦始皇、曹操、梅兰芳、李连杰、姚明、拿破仑、迈克尔·杰克逊、比尔·盖茨、奥巴马等。当然你也可能不同意他们就是这类人。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提出了比自我实现更高的目标,也就是与天地合一,成为宇宙的公民。庄子和老子也许实现了这个目标,连圣人孔子都未必呢。

  有人把“无欲则刚”做成条幅,挂在墙上。其实,根本做不到,不过是以前吃过太贪的亏,暂时克制一下罢了。如果诱惑足够,错误还将重演。无欲的人生,又有何趣?

  有些人好像做到了,坚决抵制住了金钱、美女的诱惑,可是,撇开内心挣扎不说,他一定是用更大的欲望克服了这个较小的欲望。比如理想(也就是“义”),抑或保全性命。所以,所谓无欲,不过是一种欲望战胜了另一种欲望。

  出家人有没有欲望?有!比如成仙,这欲望比我们俗人的欲望还要大。《西游记》唐僧师徒中,谁的欲望最大?不是猪八戒,猪八戒不过是好色,想娶个漂亮老婆,贪点小财。欲望最大的是看似“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唐僧,他的目标是成佛。猪八戒的欲望与其师傅相比,简直太小儿科了。

  “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这是一种矫情,只要人还正常,就有欲望,只要有欲望,就会有痛苦,生活就是烦恼。而有人说,烦恼就是智慧。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我的回答是:为了快乐。

  你挣钱,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快乐;唱歌、跳舞、游泳、下棋,莫不是为了快乐。

  快乐是为了什么呢?

  这个问题太哲学了,连哲学家都难以回答。似乎也不是人类能回答的。总是追问这个,人就要崩溃了。我们最好到此为止,活着就是为了快乐,快乐这个目标已经非常高了。

  痛苦是快乐的敌人。于是我们就要想办法,减少痛苦,满足欲望,获得快乐。

  用什么满足欲望,克服痛苦和烦恼呢?经济学家用一个专门的词:资源!

  本文经机械工业出版社许可摘自《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