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学习 > 经济管理

中国制造梦: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

世界经理人2015年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评选结果隆重揭晓!

此次评选活动自6月初开始筹备,于10月13日正式推出,在世界经理人微信公众号、世界经理人网站,以及线下各渠道反响热烈。至10月30日投票结束,共累计票数8万多张,最终决出10位“中国制造追梦人”,代表中国制造在2015年付出的努力。

从此次评选可以看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深入推进制造业融合创新,优秀企业也正积极布局推动生产方式、组织流程、创新模式等方面的变革,这将推动中国制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中国制造追梦人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制

对于2015年的中国制造来说,“智能”是一个无法避开的关键词。

今年5月份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相关概念股也“升”机勃勃。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环,机器人在十三五期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流水线上,机器人的崛起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以往关于“机器人是否抢走了你的饭碗”的讨论也渐渐平息,人们似乎已经接受了机器人将“接管”工厂的事实。

在世界经理人2015年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评选活动中,“智能”二字也异常亮眼,代表公司中的智能产品供应商包括柯马中国、汉威电子、雷柏科技、乐源数字、亿航科技等,其产品从机器人本体到各类传感器、从消费类机器人到工业智能解决方案。这说明,智能硬件已成为新的风口,所有人都在调整姿式,而相关公司已经站在了这个风口上,正在顺势起飞。

正是有赖于这些企业的探索,我们才可以预见一个越来越智能的未来。而物联网时代智能互联产品正在超越传统产品的功能,塑造新的价值链。海尔和科华恒盛的上榜,则表明传统制造企业也正在迎头赶上这一波智能浪潮:海尔所代表的互联网+工厂搭建了连接用户、企业、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科华恒盛结合两化融合与精益管理的理念,形成了具有科华恒盛特色的精益生产系统KPS,成为全国首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200家企业之一。

智能制造的好处,一方面在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实现运营的智能化,如科华恒盛;另一方面则是解决客户差异化需求,打造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如海尔。智能制造正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

这样的前景让人紧张兴奋,却也是机会与未知并行。我们在享受人工智能福利的同时,也需要去应对诸如信息安全等问题,而今年7月德国卡塞尔市的大众汽车厂发生的机器人伤人事故——一名21岁的工人在工作中忽然受到机器人的撞击挤压而受伤,最终伤重不治——也引发人们对于人工智能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

《中国制造2025》在战略任务和重点中,特别提出“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它不仅吹响了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强国进军的号角,也提供了中国品牌建设的最佳机遇期,是实现制造业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制造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更能显现出强势品牌对市场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不管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新硬件时代”,还是中国制造2025,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拥有强势品牌越多的那一方,将获得理所当然的胜利。

优秀的中国企业也在对品牌进行精心打磨,在此次评选中,作为代表企业的艺之卉将2015年作为品牌变革之年,其创始人赵卉洲希望“透过服装这个载体去表达品牌背后的故事”;成立20年,方太集团也完成了一系列的品牌定位与升华。

姚明织带以大库存模式来满足众多客户批量小、交货快的需求,其卓越运营能力一直为人称道。2015年,这家全球最大的丝带制造商和销售商推出了“丝生活”这一新品牌,尝试从行业客户向终端客户转型;汉威电子在组织模式上的创新,让不同的产品组对接同一个外观设计的团队,使得品牌产品在外观上更具一致性和识别性,因而也更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201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尽管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总体上看,我国仍是一个品牌小国。2014年全球企业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有59个,日本有7个,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韩国也有3个,而我国仅有华为入围,排在第94位。

这样的局面在短期内虽然无法扭转,但一大批中国企业在品牌上所做出的努力,意义深远——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历史拐点,加快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重在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打造中国制造的全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