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学习 > 经济管理

2009年影响力事件&世界经理杰出人物专访

影响力事件

2005年,陈丹先生被评为“中国优秀品牌经理人”,入围2005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2007年,作为中国logo第一人,陈丹先生被选为“最具影响力人物”。同年,陈丹获得“卓越管理专家”奖。创业16年来,陈丹和他带领的正邦公司坚持以设计影响着企业视觉识别的进程和发展,并以充满诗性的管理模式,为文化创意产业树立了榜样。

陈丹:诗性的卓越管理

陈丹,正邦品牌识别机构董事长兼创意总监。1982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1986年分配至西北轻工业学院执教七年,1993年创办正邦公司,至今打造出汇集160多名品牌策划、设计精英的享誉业界的“正邦”品牌。

中国电信、北京银行、清华同方……据统计,差不多有为数过半的中国知名品牌的识别设计都出自陈丹及他所领导的正邦公司之手。2003年,正邦所设计的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标志获中国品牌金奖,2004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标志获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中国品牌形象设计大奖”,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标志获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中国优秀品牌形象设计奖”……诸多的专业成就印证着陈丹及其所领导的正邦踏实稳健的成长之路。

靠设计将公司做大,智慧型创意企业必须超越技术型生产企业的常规管理模式,逾越诸多管理障碍,正邦是如何做到的?走进陈丹的办公室,你就会发现,这位充满诗性的管理者自有与众不同的卓越管理之道。

文学思维

办公室桌上最显眼的是正邦的宣传册,它以诗作扉,用一篇充满诗情的《风的衣裳》表述“品牌是游荡在正邦人心中的理想,似风的衣裳,成就正邦人的光荣和梦想”。红色小本《邦语录》反应的则是正邦特有的“条子文化”。用口述名言的方式总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员工把陈丹的话写在纸条上贴满了办公室的墙,后来有了自己的办公楼,就汇集成本,成了正邦管理文化中可圈可点的一件思想作品。

“我们在一起多好啊/爱同事,就等于爱自己/市场淘汰不努力的企业,企业淘汰不努力的员工/大家要习惯和自己一样聪明的人在一起工作/只要有5%的可能,就要变成100%的现实/有敬畏感—是智慧之始/以我们真诚的心志,忠于职守/一个死气沉沉的公司永击不垮富有活力的同行/回避问题只会滋长问题/聚精会神做标志,一心一意做品牌/惧者生存/模仿=剽窃……”正是这些充满诗情的语句,激励正邦人的斗志,为正邦凝聚人心。

这种从文学思维出发的感性管理方式为正邦营造出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令员工对公司产生了高度的认同和归属感。用最优秀的人,用比自己强的人,用专业人士,是陈丹的用人理念。现在在正邦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已经超过10年,5年左右的员工成了中坚力量,这种状况在广告设计公司实属罕见。陈丹说:“正邦汇集了一批美术界、广告界和咨询界的优秀人才,并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在我看来,来人和走人都是好事情。在正邦,‘二进宫’的员工也有不少。正是这种开放的思想才使不同类别、不同派系的创意在正邦融汇、沉淀。”

学术深度

正邦提倡“深度交付”,不仅分工细致明确,而且处处强调专业。曾有人戏言“你必须有一件事能干过别人,否则在正邦根本没法活下去。”陈丹专门派人去英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英国圣马丁学院学习平面设计,现在正邦有五个创意部,总监都是专业院校毕业的。电脑制作部,也都是从出片公司挖来的顶尖高手,扫描、打印、手绘、写美术字的都是专家水准。陈丹对正邦人的要求是:将品牌识别设计做到专业程度、学术深度。

深厚的“学者情结”让陈丹要求员工每个活儿来了都要“深度研究、横向比较”。陈丹致力于创造一个“学习型”的企业。正邦的员工培训制度已趋近完善,每周一课,员工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业界专家在正邦授课、交流、分享,也已经成为正邦人接受新鲜思想养料的有益来源。正邦有明确的学术带头人制度,鼓励员工把自己的专业研究得深、精、专。

陈丹也身体力行,为国内设计行业的学术研究添砖加瓦。他以自己丰富的设计实践为清华大学、浙江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陕西科大、成都大学等国内众多学院做以品牌为课题的讲座,努力将自己的设计思想与实践同年轻的艺术青年分享。正邦公司还是陕西科大、清华大学等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实习基地”,经常接待成批的学生们来观摩学习,为中国下一代设计师的培养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价值思考

创业之初,陈丹曾坚持不为诱惑所动,建立了正邦模式:正邦是做品牌识别设计的专家,并以此将正邦和其他中小图文设计公司区别开来,逐步走向了品牌识别设计的专业化。近年来,正邦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陈丹对公司价值进行了新的思考,逐步形成了以“品牌识别”为核心,相关子品牌延伸发展的格局,其中包括:邦品牌顾问、邦命名、邦网络、邦环境导示、邦传媒等。陈丹说:“正邦=品牌策略+设计+落地亮相,向客户提供正邦品牌实效体系服务。”

除了营业收入与纳税,陈丹认为公司价值还应该体现在为社会做公益。国际关爱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认证、中国环保产品认证、中国京剧院、中国文物保护等组织机构标志均出自正邦团队。陈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用专业力量为社会公益文化事业不断奉献着力量,同时也用诗性的表达把这种思考写在了《邦语录》里:体现价值,是正邦人的工作。

陶闯:与BillA的伦巴,与BillB的探戈

影响力事件

他开发了业界商用三维地球可视化影像系统GlobeVie?,比GoogleEarth早两年。加入微软后,他使虚拟地球产品取得全球企业市场80%份额,远远领先GoogleEarth。他拥有多项技术专利,于2003年被加拿大总理授予“科研与企业技术合作”国家最高奖,曾是加拿大政府特派联合国的资深专家,被载入《加拿大国家名人录》并获加拿大“Top40under40”提名,他就是PPLIVE公司现任CEO陶闯。

夏末的上海,热意在正午倾泻,而凉意常常在傍晚时分偷偷溜过,于是,上海的夏末,有热情,但常常也很冷静。采访,是在以碳中性闻名的URBN酒店一隅,陶闯着一身灰,走来的每一步有些许跳跃,但落地的每一瞬间都很沉实。

他经历中的种种片段,我们似乎非常熟悉。当年的李彦宏,早了佩奇和布林做了搜索,而后做了公司;陶闯,亦是早了googleearth两年开发出了商用三维地球可视化影像系统GlobeView?,而后开了自己的公司GeoTango;曾经的李开复,给微软研究院贡献了巨大能量后,毛遂自荐去了google,而陶闯,离开微软后,也曾收到过google的邀函,但他知道,未来的方向在中国,未来,在视频。

激情是驱动成就的前奏

历来有所成就的人,必是先被激情驱动,而后执着前行。无论盖茨还是乔布斯,激情可以让他们从最好的学校退回逼仄的小房间写程序,也可以让他们在整个世界都背离的时候,依然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坚守。“我们就想这么按初衷一直走下去,我想这个方向是对的”,当陶闯从微软空降到PPLive任CEO,用这一番话给出PPLive的前景时,他必然是带着激情的。此时的PPLive创始人姚欣不到30岁,他的初衷存有很多理想成分,而PPLive的继续生存需要靠大量投资支撑。怀抱理想、向投资人不断游说、从无到有、付诸现实,每一样都脱不了激情。虽然陶闯从未涉足视频领域,但就这样在满溢的激情驱使下,决定与小他十几岁的姚欣一起走。

翻查陶闯过往的经历,激情总在某些时候出现。当年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后,陶闯有着一份很好的工作—大学教师,其研究成果获得过科技部重大项目一等奖,是全校最年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独立获得者。当有些东西一眼望得到头,另一些东西就很容易被点燃。1995年,他去了在北美地球信息工程排名第一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攻读博士。在多伦多约克大学,他有加拿大国家首席研究教授之衔,带了十几个博士,实验室有四十多人,拥有多项技术发明,其中有十四项技术成功转让,但他还是拿了自己的钱做了自己的公司GeoTango。他参与了世界最早的移动车辆测图系统的技术开发,这为他以后进入三维地球影像系统开了第一只眼,然后,他的企业又以一个瞠目的价钱被微软成功收购。

跳,是激情的一个特征,因为跳,而后产生高度和距离,也因为有了高度和距离,视野从此打开。

技术和金钱,都是改变的工具

跳,亦是自由转换的象征,是破除身份樊篱的途径。中国人素来在科学家、企业家之间划出的鸿沟,其实也存在于陶闯的脑中。

他读完博士想任教、继续着科学家的梦想,但没有找到机会,于是,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投资公司做技术评估,跟着投资顾问一起去和需要投资的那些人谈,那时候,他觉得“世界就会被他们改变”,自此,学与商之间的鸿沟在他心里渐渐黯淡起来,他开始在北美的自由市场时间寻求着跳的机会。

作为终身教授在加拿大领导实验室研究时,他曾经开发了一个通过互联网寻找油井的系统,这项技术转让给一家石油公司时,转让费是3万美元。之后,石油公司请了一个人把这项技术作了一下包装,每套系统卖到了50万美元。类似的技术转让看得越多,越使他蔑视心中残存的鸿沟,于是他带着科学家的身份彻底跳到了企业家的阵营。而这两者,现在看来,他都做得很成功。就像他喜欢跳舞,狐步舞的圆滑、华尔兹的流畅、伦巴的妥协、探戈的激越,每一种舞,都是技术与艺术在人性每一个点上的触摸。科学和经济,简而言之,技术和金钱,并行向前,于他,都是改变世界、改变自我的工具。

把微软DNA带入PPLive

在PPLive的三个多月,他正试图改变着。他说,“我自己创业,是个起点;微软,是个终点。我走过起点,经历过终点”,现在,他想在PPLive补足从起点到终点的中间过程,这也就意味着,他的野心很大,PPLive可能是将来的另一个微软,同时也意味着,PPLive会有除旧布新的阵痛,他正渐渐把水土不服演变成风声水起。

这第一步,可能就是本地员工向美国的微软员工靠拢的希望。

记得刚进微软时,在新软件发布的前一晚,几十个工程师每人捧着一个笔记本,散坐在走廊的地上,键盘声不绝于耳。这样的激情,在来到PPLive后,他似乎并未找到。当年,在微软,一个工作交下去,交上来的结果都在点上,而他现在看到的不是用力过度,就是能力不足,交出来的结果差强人意甚至大相径庭。于是他找人谈,而且是不论职位一个个谈。他自己是技术出身,他相信自己懂得这些人的思维。这让他想起当年比尔·盖茨找他聊时,给到他的两句话:一句,我最欣赏技术出身的企业家,我看上你了;另一句,加入微软吧,我们这是战略投资,你每个月直接向我汇报。所以,他给出了一条全公司人可以直接向他汇报的通道,也给出了他对技术人员的欣赏。

从和一个Bill(BillGates)工作,到和另一个Bill(姚欣的英文名)工作,在第一个Bill那里,他还是陶闯,在第二个Bill那里,他开始像第一个Bill了,从思维到行为。未来,可以预见的是视频在媒体的霸主地位,但对于PPLive而言,是否会意味着蜕变成另一个个微软?比尔·盖茨的视窗改变了人们的商业模式、生活方式,陶闯的PPLive是否也将创造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他正在慢慢给出或许漂亮但肯定实际的答案。

黄健华:我希望成为一个慈善家

影响力事件

2009年5月23日,黄健华顶着“NBA中国商人”这个耀眼的光环华丽丽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一次次让人们惊叹。这个20岁便进入美国哥伦比亚读研的聪明孩子,也是第一个加入纽约证交所的中国人,更是鼎鼎大名的“洋基”棒球队合伙人,还是NBA史上第一个球队华人股东。现在,黄健华已经把他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还给了中国。

黄健华,QSL体育联盟有限公司董事长,NBA骑士队股东,纽约扬基队合伙人,休斯顿火箭队合伙人,纽约扬基队在大中华区的推广人,中国职业棒球联赛和青年棒球联赛投资人。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也都有传奇被烦琐的生活所掩盖,直到有一天,像草木发芽,在一个适合的季节、适合的温度下,破土而出。黄健华在2009年平淡日子中神奇出现,“第一位踏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华人”、“纽约扬基队合伙人”、

“休斯顿火箭队合伙人”,他谱写传奇的那一天,NBA29支球队的老板经过电子邮件投票,有超过15位都对黄健华收购克利夫兰骑士队表示同意,他也正式成为了NBA联盟历史上首位华人老板。

秋天的一个午后,和黄健华相约在东方亮餐吧。这是一间充满奇思妙想的餐吧,四周被柔软的炽红色沙发和座椅围绕,一瓶瓶佳酿排放在深色酒格墙上,层层迭迭,被青铜壁炉中明亮的碳火照亮,闪耀着宝石般的光芒。黄健华走过漫长的甬道,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看上去非常年轻,华尔街的商战没有把他打磨成沧桑的大叔,相反那种一次次的胜利让他容光焕发。40多岁的年龄,看上去只有30出头。他讲话总是彬彬有礼,习惯性地微笑,笑起来很真诚很动人,也许除了聪明之外,微笑的态度也让他在困难面前比旁人多了几分胜算。

寻找人生的差异性

黄健华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山大学,虽然小时的理想是当教师,但是毕业以后,他留校任教所从事的却是教外国学生学习中文。百无聊赖中,1984年秋黄健华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率先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金融。黄健华说自己的人生很幸运,一帆风顺,没有遇到太多的大风大浪。出国的时候,赶上中国打开国门,学习金融正好符合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毕业以后,又顺利地进入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以后的人生越走越宽,越宽阔也就越从心所欲了。

对于自己的成功,黄健华归结为善于掌握差异性。也许黄健华的天才之处也在于此,他总是可以把握大的潮流走向,同时又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在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里,差异性是可以让一个人、一件事情脱颖而出,走向成功的关键。而在人们还没有体验到竞争的残酷性时,黄健华已经找到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了。

“我在中山大学学的是日语,到美国学的是英语,有语言优势,在竞争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工作时,他们看中的应该正是我的这种差异性。”对于自己在投资领域的成功经验,黄健华也将它归结为差异性。“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首先要知道国情是什么样的,要对每一件事,仔细分析,发现它的特点,告诉别人它的独特性在哪里,这样的话你就容易获得成功。比如做股票,大家都在抢一支新上市的股票,我就会告诉那些富商们:如果和我合作,我可以在哪些方面带给你好处,而不同于单纯的一次股票买卖。”

体育界的慈善模式

经历了海外20多年的闯荡,如今黄健华选择了回国发展:“我是1980年上的大学,人生观是在国内形成的,在我看来那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如果要想继续寻找人生的差异性,就必须回到国内。”

如今的黄健华在投资领域已经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状态。目前他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了香港的资本市场上,在那里可以挖掘许多商机,同时黄健华投资的也都是香港上市的股票。即便是在华尔街闯荡了20年的他,对于大陆的股票依旧是一头雾水,因为看不懂,所以也就不敢涉足了。

因为在华尔街的广博人脉,也因为在资本运作市场上的成功经历,黄健华在投资领域做得非常顺手,一年轻轻松松地做两个项目,就可以赚到很多钱。不过他没有选择这种潇洒的人生方式,而是开始运营慈善事业,他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慈善家,让全中国15000所小学,都可以免费拥有自己的体育设施。黄健华和他的投资伙伴、新世界集团年轻的主人郑志刚一同成立了QSL青少年体育发展基金,他希望利用自己在体育界的影响力,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慈善活动的展开以及中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说到底,体育是载体,慈善是目的。“把在体育领域的投资转化为慈善的载体,这是我们独创的,而我主要的个人收入还在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上。我们慈善模式的特点就是开放式的,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参与,我们不想突出个人的名字,我们希望突出的是企业的名字。”

黄健华举了与青岛啤酒成功合作的例子,这个合作对于青岛啤酒而言是一石三鸟的结果,首先做了慈善,其次提升了品牌效应,再次达到了广告效果。“和青岛啤酒的合作,带给他们的回报是有很多媒体以及体育的载体和他们互动,这比在中央台投放广告效果还要好。我们9月3日在上海举办的慈善晚会,得到了团中央和青基会的支持,现场有NBA克利夫兰骑士队的总裁和总经理来,有明星范冰冰的参加,有中国男篮队长刘炜参加,还有ADIDAS的支持,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吸引了各方面的媒体关注,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青岛啤酒在这个活动上捐了200多万,实现了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黄健华希望通过体育平台和更多的企业达成合作,进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他说,如果要继续谱写传奇,那这项崇高而又伟大的事业,是值得他为此奋斗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