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学习 > 经济管理

“威胁论”到“支撑论” 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什么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出现了中国经济“威胁”论。但是几年过去后,世界舆论发生了重要变化,各大媒体纷纷把中国称为各国的经济“支撑”。中国是把日本从通货紧缩中拯救出来的救世主。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中国是东南亚经济的“救星”;日本《经济人》周刊认为,中国确实对日本出口主导型经济缓慢恢复做出了贡献;《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支撑美国的经济。

为什么,仅仅几年世界舆论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中国成为各国巨大的出口市场

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随之按照承诺逐年降低关税,并逐步废除了进口配额和准入制度,成为各国对华出口大幅度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实际收入水平上升,国内需求增加,进口也随之增大,2003年中国进口总额达到4,128.4亿美元,为各国提供了巨大商机。

日本共同社报道,前几年,日本把中国看成是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的“威胁”,而现在中国成为日本经济的“救世主”。日本经济避免衰退,是得益于对中国的出口,日本对中国出口一直维持着30%-40%的年增长率。椐日本财务省汇总的2003年贸易统计,日本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额为10万亿日圆,达到日本出口总额的约20%,对华贸易支撑着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恢复。

美国《华盛顿邮报》转述马来西亚凯业集团总经理的话,“我们认为中国不是威胁,我们将中国视为救星”。2003年,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对华出口额都增长了50%以上。摩根士丹利在去年11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估计,中国的购买量促进了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出口总额的20%至30%。

二、中国经济与贸易伙伴具有互补性

中国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机电、纺织、轻工产品为主,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相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即使与东南亚各国,也由于自然条件与产业结构的不同而具有互补性。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关志雄高级研究员分析说,:“日本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从结构上看不是竞争关系,是一种互补关系”。他指出,日中贸易对两国都是有益的。日本《经济人》周刊认为,中国经济一旦发展壮大,无疑会带来益处,而不是坏处。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来说是开创了新的市场。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十分依赖工业产出,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有51%来自制造业、采矿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只占14%的份额,而服务业却占将近3/4,中国满足了美国对廉价商品的巨大需求,中美经济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经济,各国经济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赖态势。

三、中国是外资赚钱源泉

中国加入世贸,扩大对外开放,各国企业增加了对华投资,在扩大对华生产资料出口的同时,由于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各国在华投资企业又在中国赚取丰厚利润。

《华盛顿邮报》文章认为,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企业赚了大头。它们提供原材料,由它们在华工厂进行组装,然后再销售到海外。在中国高科技商品的出口中,外国公司超过3/4。文章指出,很难估算美国的跨国公司到底在中国赚了多少钱,因为很多公司都通过位于香港或其他低税地区的离岸公司申报盈利。美国经济研究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美国公司申报其中国关联企业的净收入达到7.55亿美元,而在2003年前3个季度,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如果把香港的关联企业收入也计入的话,2003年,美国公司在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前3个季度的收入就达到51.6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同期从日本获得的收入。文章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美国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为整个经济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国帮助很多外国公司赚了钱。美国麻省理工的黄亚生教授指出:“美国人在中国的生意非常成功,生产了难以计数的低附加值产品,这是一个奇迹。

事实证明,这几年,中国的发展是与各国共赢的经济发散发中国经济将继续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并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