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而言,要想成为商业丛林中的最适者,这两个层次的反应缺一不可;但要同时兼顾,却非易事,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譬如50年来看真正堪称成功者的企业屈指可数的原因。怎样才能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呢?首先必须有一个灵敏的监测与反应系统:哪些方面是企业的成败攸关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哪些元素?譬如对海尔家电业务而言,品牌、产品对目标用户的适用性、成本与库存控制、用户购买与使用体验、对新技术与应用的反应等等,都是成败攸关的因素,在这每一个因素之下,又有非常具体的内容,那么海尔能不能随时掌握在这些方面已经出现、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而从更长远和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海尔现有的业务组合各自的前景如何?比如家电业务的现有产品会不会被其他产品替代,乃至家电业务继续下去是否仍然有利可图?要不要进入新的领域?等等。
但是,认识到哪些因素重要以及所面临的变化趋势还只是一个前提,就像那只兔子仅仅认识到正处于危境仍不足以挽救它的生命一样。兔子有灵敏的耳朵和长长的后退,能够助长它对危险的意识和奔跑的速度,这才是它的适应能力的体现;同样,企业也必须有敏感耳朵眼睛和强有力收放自如的四肢。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企业本身只是一个名字,真正使它有生命的是它的管理者和员工。如果这些管理者和员工能够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事(动机),能够认识到需要做什么(眼睛耳朵),能够准确做到(四肢),并且能劲往一处使(大脑与神经中枢即管理者),则这个企业多半就是那种最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