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学习 > 经济管理

教授治校体系的出路是国际化、世界级?

长江商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与众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它提出成为世界十强商学院的高远志向,更重要的是一套差异化发展战略:以“从月亮上看地球”的视野和“取势,明道,优术”的思维方式来实现商学院的拓展,通过欧亚美管理教育的“三国演义”跻身于世界级商学院。谈到管理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项兵,这位被称为“逆向思维洗脑教授”的长江商学院院长有自己的见解。
  “九段教授”是核心
  您反复强调要成为世界级商学院。对世界级商学院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
  商学院的核心是世界级的教授队伍,以及他们带来的对管理实践有重大影响的思想。无论国际化还是本土化,要产生对世界管理实践有影响的原创管理思想,教授必须是九段的。这是任何一个严肃的商学院的必备条件。师资队伍不到位,学院发展的战略和战术就会成为空谈。我们的商学院也会停留在以市场和营销、排名为主导的做秀阶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仅凭对本土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民族企业面临的是全球的竞争,是链条和链条的竞争。实现中国与世界在管理上的无缝隙对接是服务中国民族企业应对全球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
  长江的做法是,一切都从九段的华人教授开始。这里有两个条件。首先,他们必须都是具备全球视野的世界级学者。长江的师资基本上是从世界顶级管理院校现有的教授中聘请过来的。另外一点,我们的第一批教授主要是华人教授。华人教授会全职留在长江潜心研究,并且没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在这些教授的支持下,长江已经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了中国和世界在管理学领域的无缝隙对接。这种对接超越了本土化与国际化之争,也超越了中学与西学的体用之争。这一点已经成为我们长江可以独步全球的一个镇山之宝。
  我们走的这条路也超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维。培养一个管理专业博士平均需要五年时间,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博士项目淘汰率非常高。博士毕业以后能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又需要五六年时间,淘汰率也很高。如果独立自主的话,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是投资风险较大。我们采用的是一切从九段开始,集全球人才为我所用的策略。
  商学院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发展是相通的。中国企业的发展会考虑到速度和时机的问题,你说长江已经提前完成阶段性目标,听说2006年5月还有一个EMBA班将在广州开班。学校的速度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我们提出十年成为世界十强,最主要的考虑不是长江商学院本身,而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国际竞争给中国企业留下的时间可能很有限。第一,全球市场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进一步一体化;第二,主要竞争对手已经具备了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而我们的民族企业很少具备全球视野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第三,主流市场的主流产品基本上是"名花有主",留下的是非主流产品。所以新的国际形势和产业版图给中国企业留下的发展空间已经比较小,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会很多。
  我们的发展还主要是依赖投入的加大,靠人多、靠苦干、拼命干、靠从员工身上榨血汗钱,这种发展模式和思维都急需变革。我们要有崭新的思维、崭新的视野和崭新的业务模式来帮助我国民族企业来更好地面对全球竞争。
  我们十年跻身于世界十强的目标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当然我们提出这个目标不是盲目的,我们有三个三年计划,阶段性的目标很清晰。我们认为,要想超越,必须靠视野和思维的创新,靠业务模式的颠覆。仅仅靠亦步亦趋的复制是不可能的。
  我们怎么做呢?第一阶段,长江商学院前三年,从2002年11月到2005年,实现两大目标:第一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第二就是打造我们的第一个“镇山之宝”:中国和世界在管理理念和实践的无缝对接。长江要问鼎全球顶级商学院的地位,必须要有差异化。
  第二阶段就是将来三年左右的时间,在管理教育领域上演欧、亚、美全球“三国演义”。这包括学院声誉的沉淀、校友会的建设、流程体系的完善、项目创新方面的发展,还包括有一支既了解中国企业情况又具备全球视野的教授团队,同时能在某些方面形成原创的对管理实践有重大影响的管理思想,在有些传统学科中形成自己的独到之处。因为我们必须产生对世界管理实践有重大影响的思想,才能成为世界级的商学院。
  第三阶段是跨洲际的整合。其实第二阶段能够完成的话,世界商学院十强的目标基本上就有可能实现了。第二阶段非常重要,要整合亚洲资源,将长江打造成为亚洲的一个超级商学院。 为了给中国培养世界级的企业家,我们必须整合全球的资源,这个资源不仅是教授资源,还包括
  学生资源,一定要让欧洲、美国最好的学生与我们中国学生有交流碰撞的机会,至少我认为仅仅靠中国人和中国人一起碰撞,培养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还是有难度的。
  您具体是怎么做的?比如,如何留住教授?如何把中国的市场整合到全球市场当中?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们最大的“东风”;第二中国政府和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是长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三,长江的吸引力是给了教授们一个“梦”,即为中国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商学院,为中国培养一批世界级企业家,在十年内跻身世界商学院十强。这样的未来是恢弘的,这个未来是值得所有人努力的。当然,仅仅有梦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一套与之相配的制度和战略,我们要让这些对这个梦有兴趣的教授知道,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教授治校”的制度成为吸引世界级教授加盟长江的一个必要条件,这种治理体制使教授们有参与感,教授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及战略有重大影响。长江教授的任命、聘任、提升以及其他重要的学术决策,必须经教授委员会通过,必须有三分之二教授无记名投票,投票通过后,院长只有否决权。此外,教授治校一定要和一个世界级的教授委员会相配,以避免产生“武大郎开店”问题。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在研究选题上的差异化策略也是吸引教授加盟的一个方面。比如我们都是民企,山东的民企可能和新疆的民企又有诸多的不同。世界大牌商学院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太发达的市场中竞争和合作的研究很少也不系统,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太发达的市场中竞争和合作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思维。
教授治校是保障
  教授治校的体系是什么样的?
  这是我们的精髓之一,也是商学院真正的穴位。比如说我们招聘教授,当我们在顶尖的商学院中物色到一个教授,而这个教授也对加盟长江有兴趣的话,学校所有教授会开个会议,根据他研究的论文、教学情况,大家辩论一轮,然后无记名投票,现有的教授2/3表决通过,将其资料上报教授委员会,院长才有权力谈起他的待遇问题。
  然后他所在学科的世界知名的十个学者匿名为他做评估。评估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比如被邀请的评估人是斯坦福的,我们就会问:如果这个教授申请斯坦福的正教授或副教授,斯坦福会接受吗?为什么?第二个问题:这位申请人在整个业界的学术地位是怎样的?这样十封信回来,如果4封以上是负面的,长江可能不会给出Offer。这个流程是长江商学院教授队伍质量的根本保证。这就是教授治校的深刻含义的一部分。高聘任标准奠定了我们在世界顶级商学院中的学术地位。
  这套招聘教授的流程和制度不仅仅在现在重要,更重要的在将来,长江真正成为世界十强以后,有很多人愿意介绍他们的朋友进来,怎么办?教授治校是一个制度性的保障。
  这个是教授治校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我们所有的项目,包括MBA、EMBA、新的教学点必须经过教授委员会批准,对院长的任命必须经教授委员会批准。在长江,是院长服务教授,不是院长管教授。
  除了制度上留住教授,还有没有软性的东西?
  当然有,请一个教授我可以跑很多趟,真诚、锲而不舍非常重要。人都是有感情的嘛。当然也有爱国、新的研究机会等因素。我自己花很多时间与精力,捉摸哪些研究和学术问题他们可能有兴趣,针对每个教授的需求会想很多。要不人家在斯坦福、在沃顿呆得好好的,干吗要到我们长江来?
  比如我们把人文加进来,杜维明教授为什么选中长江?杜教授是人文大师,大牌学校都邀请他,他跟我们签五年合同这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是真诚、理想、大气以及思想的碰撞,对长江办学理念和战略的认同使我们走到一起。为什么大牌的教授选择了长江?世界顶级商学院的教授们是最了解商学院的,他们选择加盟长江是因为他们看好长江的现在和将来。
  我们充满激情和责任感的团队也感动了很多教授和企业家,我们走到一起一定要把长江办好,在中国打造一个世界前十的商学院。更为重要的是长江要为中国培养一批有灵魂和人文精神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家贡献自己的力量。长江会尽可能做到集中世界许多专家、教授、企业家和其他智者的经验和智慧,来产生一系列新的视野、思想、理念与对策,希望这些新思想和新思维能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刚才您讲的是打造世界级的商学院所需要的软件性的东西。您觉得硬件性的东西对世界级商学院是否有要求?
  硬件不是不重要,但是很多学校都可以做得到,它不是办学最稀缺的资源。校区我们也会建,但视野、理念、教授才是真正的灵魂。我讲战略差异化,这也是我们的灵魂。亚洲商学院最大的弱点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级的教授,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很难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商学院。第二个弱点就是治理结构落后,行政治校为主导。第三就是视野太本土,与世界接轨比较困难。第四学生来源比较单一。所以长江给我们的EMBA和MBA足够的机会与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学生交流。我们互动比较多的学校基本在世界前五名之内。
  长江有多少学生能获得这样的世界交流机会?
  我们希望给所有学生这样的机会。我们已经组织了EMBA学生到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知名企业集团副总以上的高级经理人交流管理问题。我们还去了韩国,今年还要去日本、印度,一定要给我们的学生这种机会。
  人文精神是突破点
  您以前说过,长江和其他院校不同的地方之一是非常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什么含义?它是国际化还是本土化的一个概念?
  学校今年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我们的差异化有新的突破点,就是在管理教育中引入人文课程。长江的六字要诀:取势、明道、优术。人文是道的层面。
  人文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文学等等。比如说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几大宗教所代表的文明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融合,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和思考,对我们培养世界级的经理人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为此请到了世界级的学者杜维明教授作为我们人文课程的指导和带头人。杜维明教授学贯中西,不仅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而且长期致力于推动各文明之间的对话。他还是联合国安南文明对话委员会成员之一。同时,杜教授还拟请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等领域的学术巨擎来长江商学院授课。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了解各个主要文明,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并且是从大师级的学者那儿了解。我坚信,这对开阔我们CEO的视野,增强他们在世界舞台上的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都会是很有助益的。
  学校即将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最大的困难还是教授。因为我们争聘世界级教授的对手就是斯坦福、沃顿、哥伦比亚、芝加哥等这些学校。我必须和这些学校过招、拆招。今年会有5到8位教授加入我们学校,我觉得30到35个世界级教授基本上就可以是非常像样的商学院的教授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