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学习 > 经济管理

2002年刘姝威荣登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在颁奖现场,央视的主持人说:刘姝威是在与社会丑恶现象做斗争。他没说这种"社会丑恶现象"是什么。亚杰在2003年1月6日的《中国工商时报》上撰文提出疑问:丑恶现象是蓝田股份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还是众多的专家学者对蓝田股份所行之事的知情不报举止?
    刘姝威能够看到的东西,别人为什么看不到?刘姝威不是那种频频在媒体露脸的所谓知名学者,而且,她似乎也不是那种屡屡对股市指手划脚的股市专家。看上去,她只是对股市那么偶然一瞥,结果她看见了蓝田股份那点儿半遮半掩的把戏。 我们的社会不乏各种各样的知名经济学者,其中也颇有些见解独到的股市专家。但是,他们对股市凝视良久的结果不过是,股指会涨到哪儿或跌到哪儿,至于谁欺骗了投资者,那就语焉不详了。事实上,我们不相信,刘姝威能看明白的蓝田股份的财务报表,这些知名学者而兼股市专家会看不明白。
    所以,这件事只能有两个可能:一,他们知情不报;二,他们确实看不明白,所谓知名学者所谓股市专家欺世不过盗名而已。当然,也不能排除第三种可能--类似蓝田这样的财务报表他们见得多了,熟视之下也就有若无睹了。人们不愿说皇帝的新衣什么都不是,其实是想从这种沉默中捞取一些好处。
    美国的一家经济杂志的2002年度封面人物是3位揭露公司财务造假的女士。国外一般把这种揭露丑闻的人称为"掏大粪的",因为丑闻总是很臭。学者、学家一般都爱惜自身,不愿干"掏大粪"的事情,何况,在这里,"掏大粪"还有生命危险。刘姝威就受到死亡威胁,不得不报"110"。
    为何揭露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一般都是妇女和儿童?可能真象贾鲍鱼说的:女儿是水的,男子是泥做的。
    在中国,要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其实很简单,也不需要太高深的学问,只要他老老实实告诉大家:皇帝没有穿衣服就足够了。但是,我们的问题是:这样的人太少。2002年,中国只有美国的1/3。人家一下子就推选出3位女士。
    希望我们明年可以看到更多像刘姝威这样的经济学家。"大粪"总需要有人去掏,否则社会将越来越臭。社会与政府需要为"掏大粪"的人创造保护环境,起码不至于因为"掏大粪"而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