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为实践活动开展的首日,实践队驻扎在一处民宿,周边的村民以餐饮住宿业为生,农业以白莲、烟叶、水稻为支柱,这里的农民还广泛种植丑橘。村内已经修通公路,所以交通出行十分方便。6月20日是铁牛村的“集”日,铁牛村的集市是典型的农村的“场”,每逢农历双号便是“集”日,各个地方的村民在这里交换物资,人口流动量相对比较大。实践队在稍作落脚休息后便上了集市对后面的活动地点进行了提前踩点。
第二天,“乡间足迹”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铁牛村千亩丑橘种植示范园。耙耙柑学名“春见”,是柑橘的一个品种,当地村民都称之为“丑橘”。每年12月底至次年3月,是蒲江县铁牛村丑橘的成熟季。

铁牛村丑橘林 通讯员 杨涵 供图
一方水土养一方柑,铁牛村青山环绕,树木茂密,再加上雨水阳光充沛,自然孕育出的丑橘皮薄肉甜。该示范园是铁牛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典型范例。铁牛村近年来由于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土地闲置问题日益突出。千亩丑橘种植示范园的建立,很好地化解了土地和劳动力的矛盾,推动了农业产业现代化。在这里,农民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散户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工人,在丑橘基地里劳动和拿工资。队员们走进丑橘生产基地,参观了即将采摘的丑橘。这些橘子的生长状况很好,加上采用“套种”的科学种植模式,农业生产效率很高。队员们和正在干活的农民们一起除草,共同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在这个种植基地里,各种农机的使用已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不过,由于地形等条件制约,许多农机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还需改进,这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随后,队员们前往了铁牛村居民新村,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小区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村内,队员们开展了有关“新农村建设下村民幸福指数感受”的问卷调查活动。从调查结果中,队员们发现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新变化产生普遍的认同,觉得自己“很幸福”的村民占参与调查村民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在实践开始前的信息调查中,队员们发现铁牛村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村中的一批“新村民”,于是便寻找机会向铁牛村新村民的代表何孝成先生发起了采访申请,最终也很幸运地采访到了何主任。头顶“海归工程师”光环,于重庆理工毕业后去新加坡留学,还拿到了绿卡。何主任每年休假回到铁牛村一次,直言道感觉还是家里好。回来时发现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整个村子充满生机和潜力。而自己是在一次与徐书记的聊天后,受到启发最终决定回村帮助自己的家乡进行乡村振兴。
队员与何主任的对话,在他的平房小院里进行。队员们沿路找到他的时候,他还在干着农活,穿着胶鞋。在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队员们就了解到和大多数人一样,何孝成从小努力离开乡村,一路念书去大城市,去重庆,去新加坡留学生活,渴望成功。他的手,证明了他现在的状态。何孝成完成了从一个工程师到规划师的转变:从奔走在项目现场、PPT上谈兵,到第一次触摸着土地、石头和溪流,和农匠一起盖房子。

队员与何孝成先生的合影 通讯员 杨涵 供图
“蒲江丑柑”,全国闻名。不过,似乎铁牛村的丑柑和年轻人只能留其一:越种丑柑,年轻人走得越多。长满果树的地方,曾是大片的马尾松。40年前,为了提振经济大量种植丑柑,传统的种植方式导致土壤等受到损害,“在我小时候,甚至可以把水稻田里的水用来直饮。“老村民”施国平回忆说。施国平先生同何主任一样,是留学归来的“新村民”,他带着“新村民”们先把村里空置的房子改造成社区中心。几个年轻建筑师,原本只是从上海过来临时帮忙,工期结束后果断选择留下。理由直接明了:从画图到施工,都是自己完成的。在这些新村民们振兴铁牛村的开始,他们清楚的明白第一步一定是修复土地。新老村民成立村企联合体,形成一个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通过整体规划实现整体建设。去年起,他们租下9亩柑橘园,挑战“不打化学农药,不施化学肥料”的生态种植。他们自称“阿柑青年”,学设计的、学金融的,身上“城市精英”的印记逐渐褪去。“小姑娘漂漂亮亮的,腿被咬得都是疤。”带头人施国平先生觉得,过去他们一直号称改变世界,但实际连自己做一顿饭都没有办法完成,“就像一个人回到本来的、自在的状态,土地也一样。”这是施国平的“雄心壮志”。
橘园里的试验,“老村民”感觉“不现实”:“不可能不打农药,一群地都没有下过的人……”。一切都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铁牛村所在的蒲江县有近25万亩柑橘林,占当地农业比重近70%,传统的种植办法产量是高了,可价格一年不如一年,过去批发价可以卖到“六七元一斤”,去年仅有“两元多一斤”。
“你不能一直失败。一直失败,别人就会觉得你不行,没有效仿你的意义。”施国平和“新村民”们有自己的定数,种出没有“KPI”的果子,也能“种出自己”。停止使用除草剂后,果树下的小花小草开始自然生长,他们用酵素混合液助力果子“抗敌”。改变种植方法后的丑柑,口感酸甜平衡,“不是那种甜蜜素堆出来的”。曾是网红餐厅老板的“新村民”霍萍感触最深:“只有回到土地,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人和食物的关系。”
生活方式的变革也在同步试验。“不时不食”,小伙伴们轮值做饭,日常最荤的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是自己种的,鸡蛋是自家产的。为了丰富生物多样性,他们还动手盖了一座“鸡舍”别墅,屋顶铺了太阳能板,用于照明,安装了太阳能音箱,每天放古典乐。施国平说,想看看在放松的环境下,鸡的产蛋量能否提升。
总的来说,新村民给整个铁牛村带来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上的增加,更多的是一种智慧的整体规划,让铁牛村的发展充满新鲜活力。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