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为了深入学习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河南工业大学红色文化宣讲实践小队走进了位于西华县杜岗村的杜岗会师纪念馆进行参观。
杜岗会师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承载着那段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成员们怀着崇敬之情,一同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走进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成员们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进入馆内,就会不由自主地被馆内的氛围感染,不再像在馆外一样嬉笑打闹,大家都收敛了神色,认真去感受那段历史。”成员陈雪儿说。

图为杜岗会师领导人之一彭雪枫将军雕塑。张菲 供图
杜岗会师是新四军军史、华中抗日根据地史上的重大事件。1938年10月11日,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和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肖望东率领的新四军游击“先遣大队”在杜岗胜利会师。会师后,三支队伍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成为了华中敌后抗日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为何选择杜岗村作为会师之地?”成员询问。“一是因为西华县具有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二是因为杜岗村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讲解员介绍。
西华县是康扎按初期中共豫东特委所在地,也是我党在豫东创立较早、规模较大的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十分扎实,当时被称为“小竹沟”“小苏区”。而杜岗村坐落在花园口决堤后的新黄河西岸,与东岸日军占领区仅一水之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杜岗村成为东进敌后的前沿阵地。1938年10月24日,在杜岗村休整半个月后,新四军游击支队离开杜岗村,从西华县城东渡新黄河,沿太(康)淮(阳)公路开赴豫东敌后。此后,这支武装转战于豫皖苏广大地区,以燎原之势点燃了华中地区的抗日烽火,创建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发展为新四军第四师,为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短短的半月内,游击队员们与西华县的人们群众已经紧紧团结在了一起。一篮红枣的故事便是这军民一家亲的典型代表。

图为一草篮红枣的故事塑像。张菲 供图
在纪念馆的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革命文物、一段段生动的文字说明,生动地展现了杜岗会师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成员们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述,不时发出感慨。

图为成员参观。张菲 供图
成员张菲在参观后表示:“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还观看了反映杜岗会师历史的纪录片。影片中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
“作为西华县的一员,此前我只是听说过杜岗会师纪念馆,并未到访此地。而今跟着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详细的参观调查,不仅让我感悟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让我对家乡西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西华县的先辈们的勇敢,无私也将激励着作为西华后辈的我不断努力,为建设新西华奉献出自己的青春。”队员张悦激动道。
此次参观杜岗会师纪念馆的活动,不仅让成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红色历史,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这种红色精神也会激励着更多的人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为杜岗会师纪念碑。张菲 供图
活动结束后,成员们表示回去后要继续宣传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通讯员:姚嘉慧 张悦)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