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三下乡”】滁州学院实践小分队赴岳西县重温革命历史、传承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4-09-05    阅读: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7月13日至15日,由经管学院、信息学院组成的“赴岳西县实践小分队” 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革命文化及民俗文化实践活动。
      岳西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位于大别山腹地,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红十一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等在此在此留下光辉足迹,现存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机构及重要人物活动旧址(遗址)一百多处,是大别山重要红色基因库,也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孕育之地。
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7月13日上午,小分队成员们首先来到初心与使命馆,其位于温泉镇资福村,是安徽省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的故乡。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依次通过了“立志救国的初心使命””不负时代的责任担当“”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五个展厅,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定的信仰。
     随后,成员们来到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学习了创立大别山区红色革命政权的故事:潜山工农革命军与红三十二师、三十三师配合作战,先后攻克英山、霍山县城,并收复衙前,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潜山县革命委员会。

     下午,成员们来到大别山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学习,大别山烈士陵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山麓之中,整体布局庄重大气,展现出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陵园的核心是一座巍峨的纪念碑,其上镌刻的“大别山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清晰可辨,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后人对先烈的敬仰之情。陵园内部绿化良好,松柏常青,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进入纪念馆,通过照片、文物、文献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成员们系统地了解了大别山地区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及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这些资料不仅客观记录了历史的进程,还深刻揭示了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随后成员们前往烈士墓区进行探访。每一座墓碑都承载着一位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它们整齐排列,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悲壮。成员们逐一阅读墓碑上的铭文,对每一位烈士的生平事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些烈士来自不同的阶层和背景,但他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英勇奋斗,他们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成员们认识到大别山烈士陵园不仅是一个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它提醒着成员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同时积极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次日,小分队成员们参观了民俗文化展厅,认真学习了农事、纺织、婚嫁等传统民俗。岳西县由于受现代文明冲刷较晚,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遗产。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直观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