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团队勇担使命,全力推动涛雒鱼灯传承发展新征程
在黄海之滨的日照涛雒镇,涛雒鱼灯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明初起,当地百姓为应对夜间出行的不便,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非凡的智慧,利用竹篾与彩纸精心打造出了最初的鱼灯。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灯不断融入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期盼,花卉图案的增添使其完成了从实用工具到文化象征的蜕变,成为了涛雒镇独特文化风貌的鲜明标识,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工业化的浪潮如汹涌澎湃的洪水一般,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给传统的涛雒鱼灯制作技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机械生产的高效便捷面前,传统手工制作的复杂工序显得冗长而艰难,这使得愿意投身其中、传承这门技艺的手艺人数量急剧减少。曾经辉煌一时的涛雒鱼灯,如今却在时代的风雨中飘摇不定,濒危的严峻形势犹如一片浓重的阴霾,笼罩在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上空。
值此关键时刻,1 月 10 日,曲阜师范大学“鱼灯探源・雒韵兴扬”团队毅然挺身而出,肩负起守护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踏上了奔赴涛雒镇的调研之路。团队成员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带着对拯救这一濒危技艺的坚定决心,深入到涛雒镇的每一个角落,探寻鱼灯传承的希望之光。
在当地,团队有幸拜访到了坚守鱼灯制作技艺多年的资深手艺人成师傅。成师傅的工作间,宛如一座散发着传统技艺独特魅力的文化殿堂,弥漫着竹子的清香和彩纸的绚丽气息。成师傅热情地接待了这些前来求学的年轻人,他的眼中闪烁着对这门技艺传承的热切期望,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毕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湛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


选竹,作为鱼灯制作的首要关键环节,成师傅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专业素养。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探测器,在一堆堆竹子间仔细甄别。他轻轻抚摸着竹子的表皮,向团队成员详细地讲解着竹子质地坚实、韧性良好的重要性:“孩子们,你们要知道,只有选到了合适的竹子,才能确保鱼灯的骨架在岁月的磨砺中始终屹立不倒,真正承载起鱼灯的灵魂。”言罢,他亲自示范挑选的诀窍,只见他熟练地辨别竹子的色泽、纹理,凭借着多年练就的敏锐直觉,精准地挑选出最适宜的竹子。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选竹这一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所蕴含的深厚门道。
破篾之时,成师傅手中的刀具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竹子间轻快地舞动着。竹子在他的巧手下,迅速而均匀地被分成细条,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如同奏响了一曲传统技艺的美妙乐章。他一边操作,一边不忘关切地叮嘱同学们:“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牢牢把控好刀具的角度与力度,安全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同学们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成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将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铭刻在心中。
扎架环节,成师傅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双手如同灵动的蝴蝶在竹篾间穿梭。眨眼间,一个稳固且造型美观的框架便在他的手中神奇地成型。他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其中的关键要点:“同学们,这个框架的角度可是关乎鱼灯整体形态的关键因素,哪怕是稍有一点点偏差,都会导致鱼灯的形状走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而且,每个连接点都必须紧密牢固,只有这样,在鱼灯的使用和展示过程中,它才能始终保持完整,不会出现散架的情况。”同学们纷纷点头,在成师傅的指导下,对扎架的技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糊纸工序则需要格外的细致和耐心。成师傅拿起一张彩纸,轻轻地覆盖在骨架上,他的双手如同微风拂过湖面般轻柔,小心翼翼地抚平每一处褶皱,确保彩纸与骨架完美贴合,不留一丝缝隙。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却又饱含着对鱼灯的深情厚意,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糊纸环节的细腻与关键。在成师傅的示范下,同学们也纷纷尝试,努力做到像成师傅一样精益求精。
彩绘,无疑是鱼灯制作的灵魂所在。成师傅面对鱼灯,仿佛一位沉浸在艺术创作中的大师,他熟练地运用各种颜料和独特的笔触,在鱼灯上绘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蓝色的颜料在他的笔下,幻化成深邃神秘的大海,红色则似渔家炽热的热情与蓬勃的活力在鱼灯上跳跃。他一边绘制,一边深情地阐释色彩搭配背后所蕴含的海洋文化寓意:“孩子们,这些色彩和图案可不是随意为之的,它们都是先辈们对大海的敬畏与感恩之情的具象化表达,是涛雒鱼灯文化的核心精髓所在,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与情感啊。”同学们沉浸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对鱼灯文化的理解愈发深刻,对传承这一文化的责任感也愈发强烈。


团队的同学们在刚开始接触鱼灯制作时,面对复杂的工序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但在成师傅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指导下,他们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之中。每当遇到疑惑,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向成师傅请教,小小的操作间里,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对鱼灯制作技艺的炽热热爱与执着追求。


涛雒鱼灯不仅仅是一件外观精美的手工艺品,它更是涛雒镇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凝聚着先辈们无数的智慧与心血。如今,其濒危的处境亟待拯救,曲阜师范大学团队的此次行动无疑为其带来了新的希望。此次调研仅仅是传承之路的重要开端,后续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整理与推广涛雒鱼灯文化。他们计划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文化讲座、组织手工制作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升涛雒鱼灯的社会关注度与公众参与度,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中来。同时,团队还将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拍摄纪录片、制作数字文化产品等,让涛雒鱼灯文化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涛雒鱼灯一定能够摆脱濒危的困境,续写文化传承的壮丽诗篇。它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重新焕发出熠熠光辉,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让这古老的文化之光永远温暖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未来,曲阜师范大学“鱼灯探源・雒韵兴扬”团队将继续砥砺前行,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共同守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涛雒鱼灯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永恒的瑰宝。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