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中,一群身着红马甲的青年学子踏着朝露走进护理院大门。七月的风裹挟着梧桐叶的沙沙声,为这场跨越年龄的相逢奏响序曲。7月11日清晨,西安交通大学交心行迹实践团队前往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陪伴老人聊天和包饺子,为老人们增添一份热闹与关怀。
初见:暖流汇聚,善意启程
早上九点,交心行迹实践团队的队员们与来自陕西省慈善协会的的志愿者们顺利对接。细碎的交谈中,不同的人生轨迹在此刻交汇:有刚走出校园的青春面庞,有在职场中打拼的中坚力量,还有退休后发挥余热的长辈身影。大家素昧平生,却为了服务社会这个共同的目标相聚在此。指尖传递的温度和眼角洋溢的笑意,在清晨的阳光里悄然凝聚成一股暖流,为这场即将开始的志愿服务注入了最真挚的底色。
倾听:岁月回响,精神传承
队员们分成几个小组,或蹲在轮椅旁,或坐在床沿边,一起与老人们话家常。房间里的交谈声、欢笑声交织,陌生感在一次次眼神交汇中渐渐消融。
来自河北邯郸的何奶奶与志愿者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1958年,为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她毅然踏上了西迁之路。她曾在青海大学医学院任教,与西安交大也有着密切联系。何奶奶深情地介绍当年那个一无所有的西部,她说:“当年的青海很美,但也贫穷。在千千万万西迁人共同的努力下才搭建出来今天经济蓬勃的青海,换了人间。”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在苦难的重重考验下,何奶奶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殷勤嘱咐大家要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努力成为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材。
烟火:指尖温情,笑语满堂
上午10点,厨房飘来面粉的清香。志愿者们围在长桌旁,开始为老人们准备饺子宴。有经验的志愿者当起了 “老师”,手把手教大家捏饺子的技巧:“这里要捏紧,褶子这样翻过来,才好看又不漏馅。” 队员们学得认真,虽然速度赶不上熟练的志愿者,但每个人都专注地忙碌着。
面粉飞扬间,欢声笑语不断。偶尔有人包出形状奇特的饺子,引得大家都捧腹大笑。看着队员们忙碌的身影,老人们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半个小时后,十几盘形态各异的饺子整齐地摆放在托盘里。有标准的月牙饺,有圆润的元宝饺,还有几个 "四不像" 的创意款,但每个饺子里都裹着满满的心意。
中午11点,离别的时刻悄悄来临。队员们和老人们挥手道别,何奶奶还与志愿者同学们一一握手,传递着无尽的鼓励与祝福。志愿者们也郑重承诺,会常回来看望爷爷奶奶们,将这份跨越年龄的深厚情谊延续下去。
这次志愿服务如投石湖心,涟漪荡开。交心行迹实践团队成员们不仅用陪伴温暖了老人的时光,更在倾听中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那些西迁前辈用青春书写的故事,那些历经沧桑却依然炽热的生命,那些代代相传的奉献情怀,都将成为这群年轻人前行路上最珍贵的养分。新时代的交大人必将牢记西迁精神,将社会责任融入行动,让志愿微光点亮更多角落,书写青春与时代交融的担当篇章 。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