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探究青年返乡创业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实践路径与典型经验,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实践团于2025年7月6日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开展青年群体参与乡村发展状况专项调研。
实践团入村后,首先听取了青山村负责人关于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情况介绍。据介绍,2014年村庄引入传统手工艺教学项目,青年传承人通过简化技艺流程等方式帮助村民掌握技能,带动增收;同时吸引青年从事包装设计、电商销售等配套服务,形成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的模式。随着乡村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返乡青年陆续引入咖啡馆、户外运动、自然教育营地等新业态。实践团在村内咖啡馆调研时观察到,现场展示有青年设计师的文创产品及村民制作的手工艺品,并有青年在此开展创业交流,乡村创业氛围浓厚。
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村内青年创业者及就业者仅三四十人,目前这一群体已增至约120人,涉及艺术设计、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这些青年自发组建创业联盟,通过定期举办创意市集、行业沙龙等活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融设计图书馆作为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其核心运营团队以青年设计师为主。该团队自杭州迁至青山村后,联合返乡青年拓展与知名品牌的合作渠道,年营收超千万元,为当地青年提供了较多就业岗位。据了解,该团队从事传统手工艺研究已十七八年,目前提出“50年建设10个手工艺馆”的规划,旨在吸引更多青年参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工作。
在乡村治理方面,实践团考察的未来乡村议事厅设有青年理事席位,建立了包含政府干部、村委成员、企业代表、新老村民及青年代表在内的多元协商机制。该机制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召开议事会议,讨论村口景观设计、市集举办等事务。青年提出的“线上云市集”“沉浸式体验活动”等方案多次被采纳,公共资金使用等事项通过投票方式决定,青年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度显著。
访谈中,负责人提及青山村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平衡、新老村民融合等困境与挑战。对此,青年创业群体组建攻坚小组,运用数字化手段和创新思路推进问题解决,为青山村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提供了支持。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对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受到青年力量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乡村振兴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实现自我价值;而青年则以其创新思维、蓬勃活力和实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乡村产业升级、治理创新、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青年与乡村相互成就,共同谱写出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