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经纬践行|扎根土壤:青年智慧的守护与绽放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7月14日,黄河入海口的晨雾尚未散尽时,实践团的队员们已经站在石碑前,快门按下的瞬间,他们的笑容与背后摇曳的芦苇、泛红的碱蓬共同定格。旗帜上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的字样在阳光下折射出微光,不仅是对这次实践的肯定,更像是湿地与青年之间立下的无声约定 —— 这份守护,将以传承的姿态延续
  
          返程前的最后一个清晨,队员们特意操控无人机完成了一次“告别航测”。镜头下,曾被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已长出稀疏的碱蓬幼苗,芦苇荡的边缘新抽出的绿芽在风中轻颤,远处的东方白鹳正掠过水面。这些细微的变化,被清晰地记录在影像数据中,队员们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标注线,语气里满是欣喜。这些数据将被整理成《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动态监测报告》,提交给保护区管理局,为下一步的生态修复方案提供参考。
  
         在与保护区的老守护者道别时,这位在湿地工作了三十年的老人接过队员们打印的航拍图,用粗糙的手指划过图中蜿蜒的水道:“以前我们靠脚底板量,一天走不了十公里,现在你们这‘飞机器’一飞,一天能把整个保护区看遍。” 老人的感慨让队员们更深刻地意识到,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世代守护力量的桥梁 —— 老一辈用经验积累的 “湿地字典”,正通过青年手中的技术转化为更精准的 “生态密码”。
         离别的车上,队员们翻看手机里的相册:有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围坐讨论影像的场景,还有无人机镜头下的那片碱蓬滩。“明年我们可以带三维建模设备来,更精确地记录湿地地形变化。” 队长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计划。窗外,黄河水奔涌着汇入渤海,仿佛在回应这群青年的约定。
         航测的墨汁尚未干透,湿地的纸笺已铺展新的篇章。实践小队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无数个 “下一次” 的开始 —— 他们的航迹将继续在芦苇荡与碱蓬滩间延伸,用青年的智慧与执着,让黄河入海口的每一次律动都被温柔守护,让这片海陆相拥的土地,永远鲜活如初。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