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乡村振兴荆楚行,华农学子助农赢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实践团队
       为积极践行社会实践“乡村振兴荆楚行”主题,7月30日——8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开展柑橘发展与文化专题调研。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调研第一站,团队成员来到了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屈原故里,探寻千年遗迹,触摸千年文脉。屈原故里位于秭归县新县城的屈原故里,毗邻三峡大坝且直线距离为600米,占地面积约500亩,高峡平湖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仰望巍峨的屈原祠,感受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驻足碑林石刻,指尖划过《离骚》、《九章》的磅礴文字;欣赏舞台剧《礼魂》,重回屈原的儿时老年;江岸眺望三峡大坝,领略古今辉映的壮阔景象。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屈原的《橘颂》赞美柑橘“独立不迁”的品格,成为秭归柑橘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核。同时,秭归县以《橘颂》为灵感,打造“屈家橙”等特色品牌,促进柑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发展。
  “探究秭归重生密码,见证地方重生之路。”调研第二站,团队来到了秭归县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秭归,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城,因三峡工程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移民历程,见证了千年古城的变迁与重生。从历史沿革的展厅的各类文化串联起秭归数千年的发展脉络,到三峡移民展厅的建设场景复原模型,再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展厅的发展之路,这个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秭归县人民的三峡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以及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尤其是最后一个展厅,在搬迁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秭归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脐橙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大规模种植,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使秭归脐橙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使乡村振兴的优秀实例,更是团队此次“乡村振兴荆楚行”的意义所在。
  “橘颂新声香两岸,勇泰金秋富千家。”第三站——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鑫勇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扎根于秭归本土的农业企业,在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尤其是脐橙)的种植、加工、销售及品牌建设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鑫勇泰部门负责人高渝炎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一些展台,包括鑫勇泰基地种植的脐橙以及包装等。并表示:“鑫勇泰农业主要聚焦于秭归脐橙的种植、收购、分级、包装、冷藏保鲜、销售以及相关农资服务。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即公司拥有核心示范基地,进行新品种引进、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同时与合作社紧密合作,由合作社组织农户按照公司制定的统一标准(如施肥、用药、采摘)进行生产。最后与合作社/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解决农户“卖难”问题,保障原料品质和稳定供应。”鑫勇泰极其重视技术创新与应用,在收购和销售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品质的把控。鲜果采购回来之后就利用自动分选机进行严格的分选,进行无损化鉴定,确保果实的品质。同时,也通过直播的形式多次开展科技助农、公益助农的活动。鑫勇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作为秭归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让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柑橘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独特魅力,也让成员们对柑橘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柑橘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充满了希望。
  “云上橙香千里汇,鼠标一点秭归来。”了解了文化历史,参观了企业发展,第四站,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秭归县明珠大道18号的脐橙小镇数字化电商中心,它是集电商物流、仓储加工、直播带货等功能为一体的,推动秭归脐橙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关键平台。近年来,脐橙小镇电商中心做出了许多改变创新。首先是全链条数字化的升级:通过智能分选提质增效,冷链物流突破瓶颈,真实场景直播销售等,带动电商产业的持续发展。其次,政企协同机制以及农户深度参与的模式促进了产业生态的协同创新。数据驱动决策、产业融合深化的战略更是推动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员们也从中深刻感受到数字化现代化对传统农业的重塑。在这里,智能分选线高效运转,直播镜头直连果园,冷链物流四通八达,让“四季鲜橙”从枝头跃向全球餐桌。政府搭台、企业运营、政策护航的模式,不仅让农产品更大程度得发挥价值,更让乡亲们的钱包鼓起来。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乡村振兴中“人”与“数”共舞的生动实践,让人们对农业现代化充满信心,也让身为农学生的成员们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把握!
  “橙波荡漾秋山里,小镇清风带露香。”调研第五站是秭归县脐橙文旅小镇。作为一个集产后加工、电商物流、农旅融合、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小镇总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约为205亩,已入驻商户368家(电商企业218家、服务型企业145家、物流快递企业5家),年综合产值达20亿元。团队成员们通过走访小镇,采访当地商户,了解到小镇形成了“春季伦晚、夏季夏橙、秋季九月红、冬季纽荷尔"的四季鲜橙产业格局,建立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开发脐橙系列产品100多种。同时,脐橙小镇也注重文旅融合,推出“橙”意满满、四季鲜橙采摘游等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小镇内也设有脐橙文化展示中心,展示脐橙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吃干榨尽”全过程,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脐橙文化。并融合屈原文化、运动休闲等元素推动文旅发展,开发出脐橙酒、脐橙醋、脐橙茶、橙饼等多种深加工产品,填补了国内柑橘综合利用深加工项目的空白。参观脐橙小镇,不仅是一次对脐橙产业的深入了解,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的深刻感悟。脐橙小镇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典范,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窗口。在这里,成员们看到了脐橙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碰撞。并意识到,文化是地方发展的灵魂,只有传承和创新文化,才能让地方特色更加鲜明。
  “茶香橙韵入云端,千亩秭归一指尖。”调研的倒数第二站成员们来到了秭归县果茶发展中心,了解秭归脐橙的种植、营销、发展现状。果茶发展中心作为秭归县负责推动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核心职责涵盖组织实施全县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主导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并提供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公益性服务。团队成员们采访了果茶发展中心的廖胜才主任,了解到秭归县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秭归县柑橘产业作为湖北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依托三峡库区独特的峡江气候和科技创新,形成了规模化、全链条、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量超100万吨,年综合产值突破203亿元,产品远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技术推广方面,秭归县通过品种革新和“留树保鲜”技术,实现全球唯一全年鲜果供应,建立国家柑橘良种繁育中心。应用无人机吊运技术,山地单轨运输车等设备锁破解山区运输问题,建设82个智能温室,实现数字化精准管理。同时,在营销方面,全县拥有8100余家网店、2600家电商企业,2024年电商销售额突破50亿元。秭归柑橘产业以“科技+品牌+全链”为核心,通过品种错峰上市、深加工增值、电商物流提速,将传统农业升级为百亿级支柱产业,带动全县70%人口(约18万橘农)参与产业链,创造12个亿元村、27个5000万元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未来,秭归也将进一步拓宽跨境供应链,打造“世界理想之橙”。
  “屈姑二十载,橘颂铸华章。”行程的最后一站,成员们在秭归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探访了以柑橘精深加工为主的屈姑国际农业集团。屈姑创始人李正伦先生,作为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科技进步奖”的柑橘专家,以企业家情怀打造出秭归最大的民营企业。以全产业链的高效运作,智能化车间机械臂的精准操作,自动化流水线的不断运转,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系统,推动了企业的不断发展。走进橘颂馆,讲解员为大家解开了柑橘的千年史诗。中国作为柑橘的起源中心,早在公元前就将枸橼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15世纪末,甜橙随哥伦布船队远渡重洋登陆欧美。现在,得益于华中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科研支持,秭归已培育出伦晚、九月红、宗橙等特色品种,实现全年鲜果供应不间断。柑橘的各个部位都可以食用,所说的陈皮、柑子都是很好的药用材料,柑橘本身也有很高的营养药用价值,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关于柑橘的精深加工,屈姑集团主要加工陈皮丝、柑橘饼、柑橘醋、柑橘酒、柑橘罐头以及各种豆类罐头等远销海外,扩大国际市场。作为秭归柑橘产业的引擎,屈姑集团也正以现代化生产体系推动着乡村振兴。
  通过这次调研,团队成员们不仅了解到了秭归脐橙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更意识到小小柑橘,不仅是秭归的“致富果”,更是一部写在大地上的乡村振兴教科书。正如秭归俗话所说:“大儿子二儿子,都不如一个柑儿子”,由此可见,柑橘产业对秭归县发展的重要程度。从屈原赞扬的“后皇嘉树”,到三峡移民之后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传统农业到全产业链的升级,脐橙小镇数字化电商产业的创新与鑫勇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带动;从分散的单打独斗到统一的脐橙文旅小镇,一致的柑橘种植标准;从秭归脐橙发展的源头到屈姑集团的远销海外。乡村振兴从来不说说说而已,也不是一味的“输血”,而是激活历史基因、科技基因、文化基因,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系统工程。小小柑橘,正以其独特的甜酸比,调出荆楚大地共同富裕的新滋味。华农学子们也将以自己的力量,助力发展,实现共赢。

  文字:陈霁雯
  拍摄:史李东海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乡村振兴荆楚行,华农学子助农赢

为积极践行社会实践“乡村振兴荆楚行”主题,7月30日——8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开展柑橘发

百载衣梭承古艺,素手飞针绣振兴

团队以彝绣为千年文脉与当代振兴的纽带,紧扣“非遗焕新与青年担当”核心,围绕弘扬绣韵、传承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呈现曲别李英等

彝绣寻根承文脉,筑路溯源忆峥嵘

实践团队围绕文化寻根与红色铸魂主题,紧扣“非遗传承+红色研学”,将峨边之行的彝绣文化、民族团结、抗战历史视作理论实践交织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