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青农绘乡墙 文脉焕新颜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
    来源:黄晓茹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5年7月29日至8月7日,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花儿与少年”之“丹青绘运河・三韵赋新篇”实践服务团,深入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团队以墙绘创作为笔、以文化探访为墨,通过运河遗址考察、四女祠研学、老党员访谈、村民走访等多元行动,深挖乡土文化根脉,用青春力量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

青春执笔绘新颜 墙绘焕彩展生机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墙绘是文化的生动注脚。实践团紧扣四女寺镇运河文化内核,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精心设计30余幅主题墙绘方案,最终与镇政府协同敲定4幅落地创作。从草图勾勒到调色晕染,队员们反复打磨细节,让古运河商船往来的繁华盛景、现代四女寺水利枢纽的宏伟壮阔跃然墙上。这些墙绘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会“讲述”地方故事的文化载体,让乡村街巷因历史的温度而焕发生机。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墙绘。供图 黄晓茹

古寺运河寻根脉 文化底蕴入心怀

  古运河水淌过千年岁月,四女寺中镌刻着孝德印记。8月1日,实践团走进四女祠与武城县大运河展厅,沉浸式触摸当地文化肌理。80岁的老党员王合平化身“活态讲解员”,以亲身经历串联起“四女孝亲”的传说与运河漕运的往事,让历史有了温度。为让这份文化记忆走得更远,团队开启线上直播,用镜头架起桥梁,让老人的讲述跨越地域,抵达更多人的屏幕。

团队成员在四女祠听王合平老人的讲解。供图 黄晓茹

寻访老党员的足迹 聆听岁月里的初心

  老党员的故事,是红色记忆最鲜活的注脚。8月3日,实践团专程走访王合平老人家中,墙上悬挂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岁月峥嵘。老人掌心的老茧、照片里浸透汗水的衣衫,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课本里的词汇变得可触可感。他用一生践行的初心与担当,如同一簇火种,点燃了队员们传承文化的信念——守护乡土文脉,便是对初心最好的延续。
团队成员到王合平老党员家走访。供图 黄晓茹

走访乡邻听民声 深察村情聚民意

  脚下沾着泥土,心中才装得下民情。实践团走进村庄巷陌,与村民围坐闲谈。没有华丽辞藻,街头的家常话里藏着最真实的期盼:“希望孩子能多了解老祖宗的故事”“运河边的老手艺能传下去”……这些声音化作队员们的行动指南,让实践始终扎根在群众需求里。

实践团成员和村民进行交流。供图 黄晓茹

实践路途中成长 青春答卷里闪光

  十天实践,是成长的淬炼。曾经习惯画室干净画布的队员,如今能顶着烈日在斑驳墙面上稳稳落墨,在颜料调和中晕染出乡村的底色;起初面对村民不知如何开口的青年,渐渐能唠起家长里短,听懂泥土里的心事。这份蜕变,是当代青年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赤诚写照。

实践团成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合照。供图 黄晓茹

  回望此行,既是用画笔为乡村文化“塑形”的创作之旅,更是在历史长河中汲取精神养分的成长之旅。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乡土,以行动诠释担当,让“文化传承”与“乡村服务”从理念变为可触可感的实践。正如队员们所言:“唯有脚踩泥土,才能读懂中国;唯有心怀赤诚,方能不负时代。”青春的画笔仍在继续,更多与乡村共生共长的故事,正等待着青年一代用担当与热爱去续写。
(通讯员 黄晓茹)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丹青绘运河,青春赋新篇

青春画笔“点”活千年古镇!青岛农大学子10天绘就200㎡运河墙绘长廊,扮靓德州四女寺。深入调研文旅融合,聆听动人孝德传说,在乡土实

深探民宿与基建,共绘发展新图景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走进日照张家台村,围绕“深探张家台民宿与基建,共绘发展新图景”主题,走访多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