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至3日,山东师范大学“鲁脉芳华继往队”肩负“三下乡”实践的使命,走进山东曲阜,以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和“三孔”为活动阵地,开启这场文化之旅。

踏入博物馆,最先撞进我们视野的是一座“顶天立地”的书柜。它布满了层层叠叠的典籍,自地而起直抵穹顶。70余万件孔府旧藏陈列在博物馆的每个角落:青铜、瓷器……每一件都在低声讲述“天下第一家”的千年故事。最惹人驻足的,是那匹不过巴掌大的小玉马。它昂首嘶鸣、端立于方座之上,方寸之间却蓄满跃动的生命力。团队成员提前做好了关于孔子博物馆的准备,依次前往“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等多个展厅展开实践学习。耳畔的车辚辚、马萧萧是孔子周游列国的足音;眼前《论语》字句,是从竹简走向万家灯火的星光。
在宣讲中,团队成员以生动易懂的形式向提前联系好的幼儿园的孩子们讲述了《论语》并介绍了部分典型的文物。在这场与千年儒文化的相遇中,孩子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尼山圣境
进入圣境,一缕清新的微风拂面而来。一座巨大的孔子铜像坐落在一座小山头,背倚群峰,面朝碧波。怀着敬仰与向往,团队步入大学堂。霎时,庄严与华美联袂而至——藻井高悬,如星空垂照;巨柱环列,似道德擎天。每一处线条、每一抹光影,皆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暗暗呼应。而那高悬的“高山仰止”如洪钟大吕,震人心魄。
在古诗文互动中的实践中,我们于一字一句之中触摸千年文脉的心跳。在大型演艺中感受钟磬和鸣,诗礼传声。刹那之间,时间被打通:过去与现在握手,经典与青春对话,儒家文化的浩瀚与温度,在每个人胸中激荡成潮。
“三孔”景区
步入孔庙,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牌坊上“金声玉振”四个大字。经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得知这四个大字寓意着孔子思想如钟磬合鸣般集古圣先贤之大。跨过大成门,大成殿巍然立于眼前,重檐歇山式屋顶高高耸起,顶覆黄色琉璃瓦,四角翘起,象征着儒家文化的飞扬与兴盛。千年古柏分列大殿两侧,为宏伟庄重的殿宇添一抹苍古神秘。“风里混着青草和柏香,远处钟声像从两千五百年前传来,心里一下子静了。”被团队成员采访的一位游客说道。“万世师表”“斯文在兹”蓝地金字匾高悬,庄严肃穆。来到孔府,我们在观察中真切的体会到何为器物陈设皆寓教化,一步一景皆儒法。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共同以手绘或拍照的方式记录下了孔庙和孔府中的儒家符号,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内涵。
再往东行,便至孔林。讲解员告诉我们,孔子墓不称“陵”而叫“孔林”,正显儒家谦逊。孔子曾言“君子泰而不骄”,后人遵师训,弃“陵”取“林”,低而不卑,恰合夫子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