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结伴前行:支点人生,支梦华商

“支梦”,谐音“织梦”,表达了团队希望能够将孩子们梦想的线,通过积极地指引与交流,编织成五彩斑斓而又和谐灿烂的一幅画;“华商”体现了商丘作为“一城阅尽五千年”的汉兴之地所蕴含的悠远的中华文化。比较遗憾的是因为南京疫情的反复以及商丘当地防疫政策的要求,“支梦华商”团队未能到达当地与闫土楼中学的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教学。但是,即使有千万种困难制约着支教活动的开展,团队依旧怀揣着赤诚的真心、饱满的热情与满怀的期待,认真地筹备着线上支教活动的开展。即使支教的形式有所变动,团队依旧对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宣传推广、后期工作等高度要求,成员们分组协调,工作井然有序,肩负起了“支梦”的责任,用全身心的投入为此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更好的开展课程,实践成员首先集体商议了上课的课程,在全员授课的前提下各尽所长,确定好了物理、化学、人文地理、生物、心理等基础课程,以及舞蹈、苏州评弹、阅读等特色课程。其次,每位队员安排了不同的工作,将18名队员分为文案组、教务组、生活组、后期组,各个小组各司其职,保证好支教工作有序进行。文案和后期组负责实践团队地宣传工作,将“支梦华商”的实践成果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展现到大众视野。教务组负责和学校对接,详细了解支教学校的学员情况,有针对性地编排课表,而生活组统筹负责队员的后勤工作,物资采买、支教日常生活开销等都由生活组记录支出,是支教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实践队员协同合作,提前两个月的时间积极与支教点所在学校取得了联系,了解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生活条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物资,为支教活动的开展做出充足的准备。

出发前夕,由于南京突发疫情,使得全体实践成员的行程卡都带上星号。此时团长积极和校方沟通活动开展的情况,一次次拨打商丘市、睢县、涧岗乡、土楼西村的防疫办电话,但由于商丘的防疫政策不允许带星城市人员前往,活动遗憾的无法线下开展。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实践队员决定将心理、苏州评弹两门课程在湖南永州“湘遇支缘”分团直播开展,其余课程则以录课的形式保存到网盘,发送给商丘支教点的小朋友们。并且团员们积极在线上展开每日宣传投稿,完成两个团的推送排版任务。

在安排好各自任务后,实践成员各司其职。7月12日苏州评弹的线上直播课顺利开展。评弹作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如今并不太受到大家的关注,负责评弹课的同学也希望通过一节苏州人带来的评弹课,让孩子们能够更多的走近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苏州特色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在物理课上,老师积极脱离大家对于教材中物理的刻板印象,从实验入手,带领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兴趣和体验。上历史课的实践队员是商丘本地人,她将自己对于家乡的理解和感受分享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够更多的了解他们的故乡的历史文化和积淀,了解自己家乡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了解他们所处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

支教点地处偏远乡村,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使得他们成为角落里留守的星星,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好的成长,关注自身心理建设,有相关心理知识的队员开设了心理课。上课老师首先给孩子们分享了视幻觉图像,激起孩子们对于心理游戏的兴趣,另外,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都会面临不一样的心理问题,通过短短一节课的时间,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了情绪的不同类型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希望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直面自己的内心,将负面情绪和困扰转化为正面动力。在化学课上,团员们从生活入手,将看似离孩子们很遥远的陌生学科拉近到孩子们面前来,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看似神奇的科学其实就藏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角落。阅读是一个人一生中必备的技能之一,而教会孩子们如何快速且准确地提取文字中的内容,并提高对读书的兴趣是实践队成员努力的方向,团员们将古今中外的深奥名著通过简单有趣的语言描绘出来,让孩子们置身书中,给孩子们的阅读生活指明方向。

炎炎夏日将暑气烘到顶端,而“支梦华商”的实践将要进入收尾工作,团队成员将继续保持负责认真的态度,始终围绕“投身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的主题,为支教工作奉献绵薄之力,而云支教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也是在响应时代的潮流,利用互联网,课程可以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受时空限制。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