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特色刘台求发展,助力乡村谋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报告精神如徐徐东风,吹拂在乡村大地,激起乡野产业蓬勃发展,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为进一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曲阜师范大学“黑墨成文,绿野振兴”实践队于12月22日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刘台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特色桃产业发展情况。
政策惠民民开颜,刘台发展新征程
12月22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泰安市肥城市刘台村进行实地实践。据实地实践前的资料搜集得知,刘台村位于山东省泰山西麓、闻名中外的佛桃之乡——肥城,处于“山水圣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肥城十万亩桃园精品观赏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美誉。
 
当地桃农热情地招待了实践队员,聊到政策时,其中一位农户说:“二十大召开了,俺心里比这彤红的桃还甜。”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下,实践队员了解到,近年来,刘台村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一环——通过开发桃花源景区,建设桃花谷、民俗馆、桃源山庄、抗战地道、桃花溪、观花亭台、桃花坳、精品民宿、桃木工艺手工坊、电商体验店、生态采摘园等40余处旅游景点,做活赏花、品桃、开发桃木工艺“三桃"文章。在桃农们的辛勤努力下,刘台村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获得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下乡工程示范点、山东省旅游强乡镇、中国淘宝村等荣誉称号。
新风正气,做强产业奔小康
在与刘台村桃农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刘台村在多年前也曾有发展方向走偏的情况。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实践队员:“刘台村有多年肥桃种植历史,但曾因村集体土地资源被部分桃农侵占,承包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来为了谋求新出路,我们跟着国家政策走,走出来带有我们刘台村特色的桃产业之路,村民们收入都上来了,我们大家伙都高兴。”
 
为了切实了解刘台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和村民们对其的了解程度,实践队员随机找到街道群众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一部分农户从未了解过“乡村特色产业”,只是单纯跟着村子里相关技术人员一起干;部分农户则接受过系统的农民职业教育,但知识接收运用情况参差不齐——其中年龄较小的农户教育效果明显,可做到自身可持续发展,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但年龄较大的农户则只是学习到相关农业技术,做不到活学活用,即产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教育效果亟需加强。由于调查结果的影响,实践队员又深入调查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据此实践队员还了解到,为尽快改善这一问题,刘台村村委会正在进行人才返乡计划。人才返乡对刘台村的后续发展有很大帮助,有助于提高刘台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性与规范性。在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的时代大背景下,通过乡村特色产业的专业化培育,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致富增收,优化乡村风气,是刘台村走出来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桃为媒搞旅游,文化搭台促振兴
刘台村牢固树立“肥桃是用来吃的,不是看的”理念,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以桃为媒,围绕“桃文化”打造旅游经济,做到了有效利用当地特色,通过肥桃吸引游客,通过旅游提升肥桃知名度,互相获益。
 
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刘台村连续举办了18届桃花节和13届金秋品桃节,依托桃花节门票收入,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借助旅游开发,共发展农家乐12家,带动群众致富。为延长产业链,深入挖掘“桃文化”,村委会组织全村桃木工艺加工户,与大型桃木加工厂进行合作,提升桃木工艺品产品竞争力,生产的桃木剑、如意等工艺品远销海内外。同时,刘台村也整合周边鱼山古村落资源,探索“传统村落+民俗旅游”、“桃文化+民俗旅游”等多种新路径,构建起以品桃、游古村、休闲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格局,实现了桃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通过本次在泰安市肥城市刘台村的实地实践,实践队员学到了当地利用肥桃发展特色产业的模式,也了解到当地农民存在农业现代化技术运用中专业性知识欠缺和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实践工作中,实践队伍成员们将会对实践方向更加明确,进一步探索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动态,助力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