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探寻振兴之路,挖掘智慧曙光

科技惠农,智慧助农,农业兴村......为了进一步学习党的二十大中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寻找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升农民对国家扶持政策的了解程度,一月六日,曲阜师范大学“黑墨成文,绿野振兴”实践队伍赴往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并对当地的现代智慧农业园进行了调研。在实践期间,实践队伍仔细收集资料,认真采访当地村民,挖掘到了当地独特的乡村振兴发展要义——以智慧化建设促进多产业发展。
怀赤子之心,访炊烟乡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发展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实践小队了解到,近年来桐城市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用产业发展带动集体致富,牢牢扣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枢纽。正是这一理念的引导,让实践小队决定前往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进行实地调研。

以智慧灌注,育振兴之果
桐城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是由桐城市人民政府与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共同推进建设的。杨安村以该产业园为中心,打造蔬菜、瓜果采摘园,不仅提升了这一块沃土的价值,还进一步激活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此次实践团也来到该产业园了解园内蔬菜瓜果种植、采摘、销售等流程,咨询了园内工作人员有关智慧农业的讯息。工作人员表示,园区内设有的智慧温室能够实现番茄批量高质化生产,每次收获的产量几乎是传统番茄种植的5-8倍。绿茵茵的番茄苗在温室中静静地生长着,结出的每一个番茄都承载着工作人员们丰收的希望。实践队员还了解到,智慧温室可以利用各种系统直接调节室内温度、光照、水、肥、通气等诸多因素,系统都是由计算机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这样不仅节省了劳动力,也更好地保证了蔬果的品质。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下,实践队员品尝了新鲜采摘的番茄,酸甜的汁水中夹杂着科技的力量。产业园用智慧灌注在每一株番茄苗里,培育着乡村振兴的果实。

探民生所在,寻振兴要义
调研完产业园后,实践小队成员来到了附近的村庄,走进村民家中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实践队员走访多个家庭发现,很多中青年人都在外出打工,每年长假极少,通常只有春节年假才会返乡,因而几乎不了解这座离家很近的智慧农业产业园。综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出,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了解甚少,也不了解智慧农业运行流程。经过一番交流后,实践队员聚集了部分村民,为大家介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情况,也告诉了村民部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期望大家深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众人拾柴火焰高”,村民们团结协作,共同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必定能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是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农业作为杨安村的一种特色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龙头作用,实践队伍的到访让平时无心了解智慧农业的当地村民激起了对智慧农业的兴趣,提升了乡村振兴理念的宣传程度,也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一笔贡献。

实践结束后,实践队员还发现,由于农业科技先进人才缺失,在产业园的附近挂上了不少招收人才的条幅。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撑,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现如今,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在不断普及中,各地都依托特色产业,销售特色农产品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成员们更深入地认识了智慧农业,同时也见证了科技与农业的完美融合,了解了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独特意义,更是让同学们认识到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缺失问题,也在心中有了一份振兴家乡的责任感。经过总结,实践队伍计划在更多地区展开乡村振兴调查,探索各地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了解各地关于引进农业人才的优惠政策,预备加入乡村振兴事业浪潮中,让乡村振兴的曙光更加璀璨。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