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斗转星移。从1952年,一路走到今天,整整一个甲子轮回。60年里,达茂旗风雨兼程,始终坚定不移,从贫穷走向富裕,并向全面小康社会阔步迈进;从落后走向文明,并向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全面推进,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和生态文明得到全面发展。这个边境少数民族落后地区艰辛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并通过具体落实等实际措施将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果普惠于民。
在精准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好国家集中分配的资金的前提条件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政府切实集中力量改善地区产业环境,配合疫情下的战略部署,开展切实可行的振兴行动。其中,达茂旗套马沟景区便成为了乡村振兴一大示范基地。

60年励精图治,达茂旗综合经济实现突飞猛进、日渐强大。达茂旗委、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豪情满怀,团结奋进,不论顺境逆境,推动全旗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1年较之195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3601倍,达到146.96亿元,财政收入增加7405倍,达到17.77亿元。伴随一次次数字的增加,达茂经济发展实现了彻底地转型,在一个农牧业为主导的地区实践工业化,并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发展壮大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至2011年,三次产业比演进为8.2:71.4:20.4。
如今的套马沟,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已然从曾经贫困破旧的村庄摇身变成了美不胜收的田园综合体景区,正阔步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据了解,撂荒了的土地得到集约化运用,种植了小麦、莜麦、荞麦、土豆、玉米等绿色有机作物;一座座崭新的棚圈内,舍饲着成群的牛羊;满山的松柏杨柳、果树柠条,村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套马沟不仅仅开展特色旅游观光,更是提供了特色的农家餐饮服务业,菜品丰富,性价比较高,进一步推进地区乡村振兴落到实处,不仅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提供了优秀的全方位体验,更让当地居民们感受到了国家关怀的温度。

据悉,土地流转后,合作社尽力安排村民到合作社打工,他们现在不仅有流转土地的流转金、合作社的分红,还有打工收入,基本可以保证稳定增收致富。问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赵浩然说:“今年我们计划投资2400万元,在村里建美食一条街,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一起共享共赢。同时继续推动与内蒙古大学合作的养牛项目,大力发展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