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社会实践感悟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社会实践感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民族复兴的前提是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地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难点,产业兴,则乡村兴,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总结相关优秀经验,提出有关对策建议。2023年暑假期间,广西师范大学产业振兴“青马”先锋队赴资源县中峰镇开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调研活动,总结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秀经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民族地区引校企,特色产业有合力。
      产业振兴“青马”先锋队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村——资源县社岭村,依次对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进行有关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访谈。据了解,资源县社岭村因地制宜,将生态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培育了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较高的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打造虹鳟鱼高山冷水鱼生态养殖为核心,以风力发电、沃柑种植和肉猪养殖项目为补充的复合新模式。
       在与资源县社岭村驻村第一书记代书记的座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发展一个村,首先是要发现本村自身的独特优势。社岭村背靠猫儿山,优质的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富含矿物质,具有发展高山冷水鱼产业的独厚环境。“好山好水育好物”,社岭村依靠优越的生态环境与水质资源,积极发展高山冷水鱼产业。依托“合作社+企业+高校+农户”的养殖模式,与广西师范大学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高山冷水鱼高密度养殖产学研基地,形成稳定合力,推进高校输出,给社岭村的发展规划、人才支持、产销供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产业已成为社岭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切实拓宽了群众在当地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渠道,发展壮大了村级新型集体经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在对企业负责人张总访谈时,团队成员了解到企业为高山冷水鱼的养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每天与养殖人员进行沟通,及时有效解决相关技术问题,保障养殖产业稳定发展;同时配有水温检测器、自动抽水机等较为完备的硬件技术设备,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促进养殖产业高效发展。
      “下一步,社岭村高山冷水鱼高密度养殖基地将会把冷水鱼养殖业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不断加大投资生产力度,提高单产,全力发展,让高山冷水鱼养殖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广西师范大学驻资源县中峰镇社岭村第一书记 代猛说。
民族地区引资金,特色产业有助力。
       产业振兴“青马”先锋队队前往大庄田村村委拜访村干部,与王副书记进行了一场“随走访谈”。团队成员跟随王副书记的步伐,沿着村里的骑行绿道绕村而行,了解到大庄田村特色产业的相关发展概况:总体而言,大庄田村实行“种植业+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以红提为主,兼有罗汉果、猕猴桃、蜜梨等作为特色产业产品;同时,大庄田村依托种植业,发展集休闲采摘、乡村田园景观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建设“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
大庄田村统筹使用财政衔接资金和粤桂协作资金2.13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项目235个,围绕中峰镇发展“五大定位”,推动中峰镇“资水丹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驶入快车道,兼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链的思维,创新成立资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实行参股不控股,打造全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打造资源中高端农产品品牌。
     通过与王副书记的沟通对话,团队成员还进一步了解到大庄田村自被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村起,就获得了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扶。政府工作人员自上而下,统筹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五彩的农民丰收墙绘、整洁清爽的地面、整齐排列的太阳能电灯,无不是全村辛苦付出的体现。在“随走访谈”途中,团队成员还发现了该村建有“党员责任区”,团队成员颇有感触道:“大庄田村如今特色产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全村各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正是在本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仿带头作用影响下,才有了广大村民的大力配合,凝聚了民族地区的向心力,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真正合力!”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庄田村相关特色产业企业段负责人谈到,“起步之初是因为乡土情怀”,从一开始的三人合伙建设,到逐步形成的深加工产业链过程中,离不开党民两方积极性的发挥,更离不开对两个“标准化”、两个“不使用”与一个“合作”的坚定技术追求。此外,段负责人还明确指出,未来将进一步)创新扩大销售渠道与模式突破难题,并对未来特色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期待。
      点绿成金,方兴未艾。大庄田村将继续高效输出,建设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宜家宜居的美丽乡村。
以寸步量乡村,以实践谈发展。通过此次对资源县大庄田村的实地调研,我们团队了解到大庄田村的特色产业基本发展基础与目前发展状况,明确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需求,为后期的资料整理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方向。
民族地区引技术 ,特色产业有动力。
  “产业振兴青马先锋队”前往石清农资经营部展开调研,对本地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石清农资经营部是中峰村最受欢迎的农业资料购买地之一,在采访中团队成员了解到王技术员从事种植葡萄产业的缘由,国家技术人员流动的机遇,技术员讲到不少中国农科院研究生空有理论,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所学种植理论付诸于实践,但是种植产业的实践要求却是重中之重,所以需要当地的种植户传授一定的实践经验。王技术人员早期也是种植户,便利用该契机,与研究生团队共同下田积累实践与理论经验,在其中汲取葡萄产业、罗汉果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了解种植方法,在汲取优秀的理论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王技术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将所积累的经验付诸于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特色产品的产业发展路径。并且独自创新技术,结合理论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开创新的产品,打造出“阳光玫瑰产品”,高端品种生产线使得特色生产出品质更加优良,价格更加可观,拓宽了脱贫致富的新渠道,为广村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新的路径,真正从自己做起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畅谈乡村调研感悟,收获产业发展知识
       和美乡村共筑时。自古以来,“和”是中华文明的追求,农业追求和顺,家庭追求和睦,国家追求和谐,世界追求和平;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离不开国家与政府的强劲支持,更离不开来自乡村自身所特有的乡土情怀的坚韧基础。这需要我们同心戮力,充分挖掘优秀的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以和为贵的行为规范,将“和”文化融入到乡村建设中去,为乡村建设注入活的灵魂,各美其美,向美而行。
团队成员通过本次乡村暑假社会实践,总结了以下四条经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结合乡村拥有的先天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型特色产业,实现“人无我有”;结合乡村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实现“人有我优”;结合乡村悠久的生产传统,大力发展创新型传统特色产业,实现“人有我奇”。除此之外把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推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求真务实。这些经验都有助于团队成员从真实案例中学习领悟乡村振兴下特色产业的运作逻辑,在理论的基础上提炼可借鉴推广的模式。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