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神采奕奕云飞扬,玉手纤纤丝作画

  中国青年网淄博1月27日电(通讯员 邵明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情况,2024年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云仙景泰蓝掐丝技艺工作室,深入学习景泰蓝掐丝画的制作手艺,助力传统技艺的在新时代、新技术下的创新发展。
  匠心独运,岁月传承
  实践前期,队员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据史料记载,景泰蓝掐丝珐琅制作工艺诞生于皇宫,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距今有六百年历史,是中国传统的著名手工艺品。近代,景泰蓝掐丝画作为传统景泰蓝工艺的延伸,是一种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云仙景泰蓝掐丝技艺”溯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历经五代传承,已有百余年历史。经过数代人传承发展,这项技艺已成为著名的中国文化符号。2022年,云仙景泰蓝掐丝技艺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列入淄博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介绍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来到杨云老师的工作地点,由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来到作品陈列室。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到,云仙景泰蓝掐丝技艺传承了我国传统景泰蓝掐丝画的技法,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品中的嵌丝、点蓝技术,制作工艺精细复杂,经过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活、镀金等十几道工序完成,在葫芦、木版等媒介上用金属丝镶嵌出各种图形,用釉料、釉沙、彩沙等原料点蓝着色,最后将画面做抛光处理,使成品画面呈现水晶般透明、亮丽质感;也可以处理出磨砂、亚光、沙粒感、立体等多层次画面效果。
  倾囊相授,不灭烛光
  随后,实践队员们移步创作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优秀学徒的代表作品,日照金山、荷塘月色……金丝作形,彩沙着色,各式景观栩栩如生。杨云老师向大家介绍,来自北京地区的宫廷景泰蓝掐丝珐琅与云仙景泰蓝有着本质的差异,那就是前者需要烧制才能形成,后者则是由特殊胶来固定和着色,概括起来就是一热一冷。云仙景泰蓝掐丝画以其相对安全和便捷的制作过程等特征更具有宣传普及和亲民传承的优势。大屏幕上展示这各种动画形态的龙为学生们提供底稿的参考,随后,学生们利用胶水、镊子、剪刀和镀金粉的铝丝衔接在小木板上,以手部动作控制弯曲方向,这个步骤就是掐丝。接着,杨云老师开始向大家明确上色的要求,刮刀取彩沙,加水没过并滴入固沙胶。在看似简单的步骤里却蕴藏着对耐心和细致的要求。取沙的量不仅不能超过金丝的上限,还要在加入彩沙时及时敲打和震动使彩沙进一步平整和均匀。
 图为学徒在创作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在学生进行创作的间隙中,实践队员对杨云老师进行了采访,杨老师来自于艺术世家,收到家中手工艺人的影响选择继续传承这项技艺,作为第五代传承人,杨老师致力于作品设计和创作的同时,也通过艺术学校的方式将这项技艺传递给更多人,不仅让孩子们来到艺术学校学习一门小技艺,更主动去到各个学校进行教师培训和非遗进校园和进社区活动。在老师的学生中,实践队员发现了两位特殊人群的孩子,杨老师说,即使他们表达有困难,亦或带着耳蜗,他们仍表现地更加出色和更具专注力,深深地诠释了“上帝为他们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他开启另一扇窗”。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杨老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与此同时,杨老师紧跟时代潮流,不仅积极创作当下社会生活相关的作品,更借助抖音等多媒体平台进行技艺的宣传,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跟多人看见云仙景泰蓝掐丝画,看到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加入到非遗传承的行列。
  在长年累月的沉淀中,杨老师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景泰蓝艺术世界。一件精美有创意的工艺品需要经过多重工序,必须具备娴熟的操作技巧,一丝不苟、高度专注,才能完成制作。专注于心,心无旁骛,追求极致,致力钻研,这就是匠人精神,是新青年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更是新媒体里传播文化、新时代里传承文化、新世界里弘扬文化的信心与底气。
 图为实践队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神采奕奕云飞扬,玉手纤纤丝作画

神采奕奕云飞扬,玉手纤纤丝作画

为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情况,2024年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

“盐”传古今,“韵”声载道

“盐”传古今,“韵”声载道

为加大传统非遗技艺的保护工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于1月23日来到山东省寿光市侯镇岔河盐场,探索学

花饽饽非遗与新时代的碰撞

花饽饽非遗与新时代的碰撞

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憧憬和对传承非遗文化的支持,为进一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贡献。我作为曲阜师范

传“木旋玩具” 承非遗之风

传“木旋玩具” 承非遗之风

2024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国家级非遗木旋玩具博物馆”,探

探寻非遗技艺,赓续文化薪火

探寻非遗技艺,赓续文化薪火

为体验郯城木旋玩具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探究非遗媒介化发展现状下郯城木旋玩具的发展情况,曲阜师范大学“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于

寻访非遗文化,感悟匠人之心

寻访非遗文化,感悟匠人之心

为更好地了解郯城木旋玩具的制作过程及传统工艺,进而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2024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