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总结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延安精神——王文海

乡村振兴,靠的是什么,是经济发展、是绿色生态、还是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基石,生态宜居是保证、乡风文明是灵魂,治理有效是核心,生活富裕是目标。“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的重要法宝,是较城镇化而言的显著优势,必须把握好这一优势,用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延安精神”是延安市“乡风文明”的重要依托,在这革命精神的指引下,一位“斜杠青年”横空出世,但是他却说“都是时势造就的我”;几十年后,他宝刀未老,但是他却说“毛主席说,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见异思迁”,王文海爷爷不断在延安精神的熏陶下以实干铸就自己的“斜杠人生”。

第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这是王文海先生永存的信念。他神情激昂,一遍又一遍诉说着为之奋斗的人生事业;他目光坚定,用微微颤抖的手一次又一次塑下心中永存的“毛主席画像”;他眉头微皱,告诫我们青年的大好时光,要有冲劲,但也不能猛冲;他微笑感慨,让我们坚守初心、保守青春的纯粹。他告诉我们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实践中感悟老一辈的创业精神,学习是一辈子的修行。

第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身为最早一批的延安革命旧址讲解员,王文海先生始终带着纯粹的热情与专业的态度,传播红色革命文化,他说:“每讲一次,都是对我的鞭策”。背稿时的研究探索、讲解时的酣畅淋漓,群众的掌声是鼓励他前行的动力;普通话与英文讲解词的不断学习,次次讲解完毕后的仔细复盘、自主的钻研是促其进步的根因。面朝红日,胸怀红星,在正确理论的熏陶下,以“情”叙史,坚守纯真本色,在这里,他是历史讲解员、更是历史本身的修行者。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王文海先生带着创新的态度,开启泥塑创作之路,于泥塑而言,如何做到“越看越耐看”?王文海先生说了两个字“留白”,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所以创作大忌一成不变。追求神态而非比例,追求随心而非临摹,追求想象而非具象,看得多,心中自然有画面;做的多,手下自然有乾坤;但王文海先生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实践出真知”。他亲临敦煌,探索泥塑保存技巧;他把握机遇,聆听艺术教授讲课;他说艺术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以浓郁的求知欲去探索解答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泥土是他的珍宝,是需要反复琢磨的珍宝,在这里,他是泥塑艺术家、更是艺术本身修行者。

第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与民为乐,不问前程”,王文海先生常说,延安人民是他的伯乐,他也有自信成为人民的“千里马”。十年磨一剑,他带着存粹的思想在实践中“艰苦奋斗”,小小的房间,堆着一摞一摞从山上背来的泥土;小小的雪糕棍,承载着“以为妙绝”的手艺活;缠满胶布的小圆板凳,以数量的叠加成为了“伸缩椅”,面朝黄土,抬头即是高山与蓝天,日月与星河。这小小的房间,见证了数万次的打磨抛光,数千尊泥塑背后是数千次的想象与思考,泥塑出的毛主席面容慈祥,神态逼真,领袖风范下更多的是淳朴与为人民服务的深切情怀。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寻红色足迹,与小粮共行”

2022年暑期,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依托“红小粮”微信平台,成立“寻红色足迹,同小粮共行”社会实践团队,团队成员根据各地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