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育梦——非遗聚梦之旅
江苏非遗,领略历史,洞察现状,护航未来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收到严重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做好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繁荣中文艺的目标。这为新时代文化工作指明了向,同时也为我们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我们感觉守护文化精神家园就在当下,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间工艺,保护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南大学“光之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暑假赴江苏省多地,开展了实地考察、传承人采访、非遗宣讲会、DIY手工体验活动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江苏非遗文化的魅力与奥秘。
2.采访传人,正视现状
为了挖掘最真实的非遗保护和传承现状,“光之子”小队寻访各地找到非遗技艺的传承者们,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非遗文化现今的处境。
扬州剪纸 | 张秀芳老师
张大师自己从事扬州非遗剪纸艺术已有四五十载,是扬州剪纸的第一代传承人,也是国家级非遗大师。她说,国家对扬州剪纸的保护力度是不断加强的,因此尽管目前非遗的发展状况不太景气,扬州剪纸的发展仍然在稳步上升。她认为,剪纸行业虽然不愁发展,但近些年来机器刻制作品的普及和剪纸市场规模的缩小使得扬州剪纸的传承问题愈发突出,而像她这样的大师又逐渐老去,剪纸艺术已经到了需要抢救性保护的关头。
幸运的是,张大师告诉我们,国家已在最近几年投入数十万为张秀芳大师录制详细的纪录片,并就剪纸艺术帮助张大师整理出版了三部书,这让她感到十分宽慰。
徐州曹氏香包 | 井秋红老师
香包工艺比较独特,尤为锈工精美见长,图案繁多,生动活泼,既有民俗寓意的祝福吉祥图语,也有简洁夸张的花草纹案,色彩突出暖色调大红色或橘黄色,显示出一种华丽之美,具有相当高工艺价值。而同时他兼具药用价值,这正是香包生命力旺盛的必要条件。
女书 | 尤秀渊老师
在采访的过程中,尤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她和女书的渊源,也讲述了近几年她在女书传承推广事业做出的贡献。我们欣喜地了解到,女书文化已经在通过一些数字化手段进行保护和宣传。除此之外,尤老师表示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也应该了解认识甚至学习一下女书,感知女书背后的精神内涵,汲取女书文化中的积极意义。
由于疫情的不可抗力影响,原定线下进行的宣讲活动转为线上以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7月31日至8月1日,来自江苏各地的中小学生们齐聚一堂,穿越江苏,神游国家级非遗文化,感受深厚的东方文明、人文民俗之美。
4.亲手体验,沉浸感受
“百闻不如一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真正对非遗技艺产生触动必然要亲手体验过它们的奥妙。2022年8月18日晚上,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教1-304里,一场生动有趣的DIY非遗手工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两个小时的活动里,一件件成品在大家手中诞生,成为这个夏天一份独特的回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如何保护好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本土文化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就如同珍稀动物保护一样,这一工作已容不得疏忽和懈怠。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光之子”小队通过一个暑假的考察、走访、宣传,尽我们所能为非遗的传承与弘扬添砖加瓦。或许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光育梦,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