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总结

山农学子三下乡:与福菌相约,了解菌物发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优势明显。食用菌也是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品种之一,从汇总统计看,2019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食用菌销售额达552.5亿元,在当年供销合作社系统2579家统计数据上报单位中,1064个基层社、533个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12家社有企业开展食用菌业务,食用菌成为一些地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在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仅有5.7万吨。但自2014年以来,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平稳增长,2021年12月,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2020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202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已经达到了4061.43万吨,同比增长3.2%,产量规模首次突破四千万吨。从全国食用菌产量分布情况来看,福建省食用菌产量为440.8万吨,排名第二。食用菌是福建省优势特色产业,长期以来占据全国领先地位,全省栽培食用菌50余种,其中商业化规模栽培30多种,珍稀种类近20种,是全国栽培种类最多的省份。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持续做优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产业之花越开越盛,富民之路越走越阔。2021年福建出台的《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建设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食用菌产业位列其中。为了加强对菌物知识的了解,清晰食用菌产业过去的成长与未来的发展,以及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上的帮助,山东农业大学赴福建食用菌产业调研团队赴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和福建省食用菌成果转化中心进行了现场调研。 


团队成员先是来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进行调研。尤溪县是2021年正式启动国家(福建)珍稀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区域之一,该县曾结合村集体新建黑木耳菌包全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带动周边农户100多户发展标准化黑木耳种植。中心以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保藏与发掘为基础,采用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我国各种食用菌栽培模式的需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中心的蔡鹏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基地,先是带我们看了菌包的发酵室以及制包车间,了解具体的制包过程。

 
  我们了解到,该中心主要改良的菌种是秀珍菇、珊瑚菌、灵芝、金针菇等。改良的目的是为了驯化菌种,像珊瑚菌、秀珍菇、金针菇通过人工培育杂交,改良它们的性状,能够变得更好看,更好卖。中心之后会将改良之后更优质的菌种推广给农民用,从而来帮助乡村振兴。之后我们随着老师参观了菌种栽培室,看到了大量已出菇和未出菇的菌包。当问到疫情对食用菌产业的影响,老师说对于科研的影响不大,但对研究中心的相互交流探讨产生了影响。


第二站,我们在王圣铕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福建省食用菌成果转化中心(三明真菌所)继续调研,这里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真菌专业独立研究机构之一,也曾是第一批食用菌驯化三大所之一。该所以真菌开发、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从事真菌的资料调查、分类、遗传、生理生化、育种驯化、新药研制、深度加工等的研究。生产方面以香菇、黑木耳、毛木耳、茶树菇和杏鲍菇为主,培育优良品种,向福建、河北、江西、湖北等多省供应食用菌。这里对于乡村振兴的帮助,主要是合作社或者地方政府出面,围绕“供销合作社+食用菌”的方式,将优良菌种提供给农民进行培育售卖,直接与农民合作的少。在问到疫情的影响时,中心主任说影响不大,可能就是个别菌种产量减少或者出售受到影响,整体影响较小。之后,主任带我们参观了菌种储藏室和菌包生产车间。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了解了目前福建省食用菌的发展现状,也了解了未来福建食用菌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全省食用菌一产产值亿元以上大县达50个、食用菌强镇30个、食用菌优势专业村150个;全省食用菌加工转化率提升至85%,构建线上销售能力的生产经营主体突破1000家,规模菌包集中供应中心50家以上;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食用菌产品认证数量达200个以上,福建名牌农产品10个以上,全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9%以上。我们知道了菌包是如何生产、如何出菇,疫情是否对食用菌产业有影响以及食用菌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帮助。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通过实践,我们从原来的不太了解到现在逐渐认知,我们应该学习好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助力产业发展,并在未来有机会投身于乡村振兴中。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寻红色足迹,与小粮共行”

2022年暑期,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依托“红小粮”微信平台,成立“寻红色足迹,同小粮共行”社会实践团队,团队成员根据各地红色